這算是打草驚蛇嗎?
其實不算。
在星際戰爭中,幾年的時間其實準備不了什麼。
敵人的準備無法全麵,而他們可以獲得足夠多的信息,這對於進攻方來說是賺的。
這還是在排除敵人並沒有發現他們艦隊的情況下。
這裡畢竟是彆人的主場,宿闌覺得這可能性很小。
對方肯定一直都在觀測維度通道。
大概1年多後,宿闌才接收到那些星艇傳回來的信息。
星艇太小,無法搭載快子通訊裝置。
其實要說裝下快子通訊裝置肯定是夠了,但星艇無法為快子通訊提供足夠的能源。
就像你的電車沒電了,彆人給你一截5號電池。
彆說啟動了,就是讓車燈亮起來都不容易。
宿闌接收到的是蟲族對恒星係衝擊後大致繪製出來的防禦網絡圖。
這個防禦網絡,第一層距離恒星本身就有個天文單位距離。
之前的聚束武器攻擊其實宿闌也收集了一份防禦網絡圖。
兩者的距離本身不算遠,隻有3光年多。
很容易判斷光擊中恒星的時間。
然後精確的計算到達時間差,計算出敵人的防禦布置可能性。
最終他得到的誤差超過了30秒,也就是說,敵人的防禦還是挺強的。
其實西旋星係就是聚束武器攻擊的那個星係。
原本的恒星在被摧毀之後坍縮成了一顆白矮星。
之後這顆白矮星的亮度發生過幾次變化,讓他們懷疑那個外星文明又回來建設這個恒星係了。
而現在的探查結果驗證了這個推測。
新的防禦網絡圖更精確。
對方在這麼外圍就布置了防禦網絡,那證明對方對該恒星係很重視。
不是資源型重視,而是位置。
這個位置距離維度通道最近,要獲知維度通道的信息,它們必須在這個恒星係。
同時占據這個恒星係也是遏製三維文明在四維紮根。
恒星就是能源,就是資源。
若在四維紮根,三維文明的入侵將成為定局,然後越發壯大,到時候更不好對付。
“個天文單位。”
“經過上次的攻擊,這裡就算原本是一個居住型的恒星係,現在估計也轉變為軍事了。”
“考慮全麵的話,對方至少覆蓋了整個恒星係外層,防禦網超過個天文單位。”
1萬天文單位什麼概念。
1.5萬億公裡。
如果真是製造了這樣厚度的防禦網絡,就算對方的實力不濟,也能對他們的艦隊造成很強的阻礙。
“比預期的要厚一些,不過計劃並不需要改變。”
現在他們已經距離西旋星係隻有1光年了。
宿闌朝著艦隊發布通知。
“敵人現在表現出的實力依舊較弱,防禦層的能量等級不高。”
“或許是扮豬吃老虎,但我認為這種可能性很小,對方如果真的強大,在這幾百年中就不太可能放任哨站建造。”
“立馬摧毀哨站才是最穩妥的決策。”
“不過也不要掉以輕心,同時記住,我們這次的任務是征服,而不是毀滅。”
如果是毀滅的話。
那麼直接在哨站建設多個超距武器,對準四周恒星係biubiubiu~就可以了。
但人類文明是要在四維發展的。
隻有在四維發展起來,才能真正了解四維。
戰鬥不是核心,了解才是目的,了解四維,五維,甚至更高的維度,真正掌控維度之間的奧秘,才能在這場跨維度戰爭中活下來。
聯邦一直的訴求就是活下來,而不是戰勝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