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3章 超流痕星隙,巨因陀(1 / 2)

超流痕星隙。

這裡屬於深空,周圍超過15光年沒有恒星。

按道理來說,就算這裡並不是銀河係中心,也不至於如此空曠。

實際上在幾萬年前的確是這樣。

之後聯邦將這裡的幾顆恒星摘走了,放到彆的地方去。

摘星捉月,傳說中仙人的手段,對於現在聯邦來說,吩咐一支工程隊去就可以了。

再大的恒星也受引力影響。

引力就像為水鑿出一條溝壑,所以移動恒星,隻要不考慮時間,那麼並不是太難。

畢竟10多萬年前聯邦就在做這種事情了。

超流痕星隙就是恒星移動的產物。

所謂超流,是超流態物體,也被稱之為超流體。

超流體的主要物理特征就是沒有粘性和摩擦力。

水都會粘在皮膚上,而觸碰超流體的感覺就像沒有碰到它一樣。

原本普遍的超流體是超低溫下的氦3和氦4,隨著聯邦發展,很多東西都可以呈現超流體狀態,甚至是水。

聯邦中最常見到的超流體其實是人的血液。

一般的血當然有粘性,也不可能沒有摩擦力,這種血可以形成血栓,導致很多病理問題。

而聯邦在很早的時候就利用技術將血液變化成超流體狀態。

但不完全。

生物要從血液中抽取東西,比如說氧氣、營養。

血液就是身體的運河。

沒有摩擦力其他器官怎麼從這些“運河”中接收東西,畢竟它們都無法停靠在碼頭。

所以聯邦生物的血之是在特定的區域會呈現超流體狀態,需要的時候就是超流體,不需要的時候就不是超流體。

而這裡存在超流體的原因當然不是聯邦將恒星變成了超流體。

而是聯邦使用的向心力裝置。

聯邦移動恒星的手段就是在恒星外圍建造一個環,這個環不斷旋轉,影響恒星本身。

當環是正圓形的時候恒星穩定,當環是橢圓形的時候恒星就會不穩定,從不穩定找尋穩定,然後再輔助引力影響,這比單純的使用引力成本要低很多。

環裝置也可以拆分再利用,而不是一次性。

這個環上需要一個極為沉重的物質,一般是一顆巨大的氣態行星。

氣態行星的內核被固定,用低成本的硬連接方式連接環。

氣態行星被高速旋轉的時候,為了讓整個過程順暢,必然要借助超流體,使得旋轉的過程無摩擦,不會出現故障,不然整顆行星會被甩出去,工程也失敗。

這過程需要消耗巨量的超流體物質。

所謂的超流痕就是引導恒星移動留下來的。

而星隙則說明這處物質聚集區的特性。

自然就是群星中的間隙、空隙。

一般恒星和恒星中也有間隙,但那太尋常,星隙隨著所在區域不同而不同。

如果四周恒星普遍距離是1光年,那麼大於3光年的就叫做星隙了。

如果四周恒星普遍距離是5光年,那就是15光年以上叫做星隙。

殘餘的超流體就是這處星隙中最醒目的東西。

加在一起質量超過8億億噸,這是移動恒星要付出的代價,但好在,這些東西太便宜了,便宜到那些探索者都不會打它們的主意。

所以它們一直保留著,因為量大,雖然沒有粘性倒也有引力,將周圍的一些星際塵埃吸引過來,形成了這片長達7000萬公裡的區域。

和自然形成的行星帶當然有很大區彆,對於宇宙尺度來說也不算大,但也是對比之後。

真正一艘飛船一艘戰艦飛到這裡來,依舊會覺得這裡巨大且壯觀。

不過今時今日。

這裡的所有物質看起來卻都有些相形見絀。

一支龐大艦隊從它旁邊駛過。

由千萬艘戰艦組成。

其中不乏5萬公裡的巨物。

一艘戰艦就堪比一顆行星的質量,簡直就像巨鯨路過小溪。

……

巨艦之上。

偌大指揮艙本身就是一個軍事會議室。

不過現在這裡沒什麼人。

畢竟一趟行動幾十幾百年,也不可能天天開會。

巨因陀。

一個人造怪物。

身體完全像是一頭巨獸,渾身青灰色,人形,背部長著一個巨大肉瘤,肉瘤不斷跳動著,似乎有什麼要脫出。

他原本被製造出來是投入到一些密室遊戲中當npc的。

但那個密室遊戲背後的公司被逮捕了。

因為包括他在內的所有npc都是用人類基因培育出來的,這是禁忌。

之後巨因陀就變成了路邊野狗,沒有人管他,他體內也沒有誇克機器人,他本身也沒有身份,好在改造他的人水平還行,至少保留著現代人強大的基因。

基因強大意味著壽命悠長。

巨因陀流浪了足足2萬年才開始在探索者中崛起。

而後因為一次對抗星空巨獸的任務中機緣巧合加入軍隊。

聯邦內部現在遺棄的星空巨獸很多。

根據比莫斯蟲族星國的報道,在距離人類文明5000光年外都能發現一些聯邦人造生物的蹤跡。

一些星空巨獸甚至去攻打聯邦其他文明,讓那些文明苦不堪言。

這些被遺棄的星空巨獸雖然是瑕疵品,但本身的強大足以匹敵一些1.1,1.2級文明。

像當初百眼星文明遇到一頭就得滅星,其中強大的也對聯邦自身造成了一些影響。

但也發展成了產業鏈,一些探索者會接取獵殺星空巨獸的任務。

這些星空巨獸如果發生變異,變異的基因也可以賣一大筆錢,本身的血肉也有市場,畢竟聯邦太多人了,每個人的愛好不同。

就算一個星域中隻有萬分之一的人喜歡吃星空巨獸的肉。

那也是個億人級的市場。

巨因陀因此進入軍隊,然後又在之後對抗星國的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

短短不過1400年就衝到了副艦統的位置,也就是現在El的軍職。

艦統是次第一等職位,副艦統是第二等或者次第二等職位,這和戰爭規模,和本身任命有關係。

El的副艦統是本部副艦統,是第二等。

巨因陀的副艦統是前線分戰區的副艦統,為次第二等。

他就是接收到El的命令往紫柱星域去。

他本人沒有多少不滿。

不過他的副官,也是他一直以來的戰友對此頗有微詞。

“恩希星域他們都沒有解決,卻讓你來解決紫柱星域,而且還下了死命令,你就不應該接。”

顯納看到紫柱星域遊蕩的30萬艘戰艦傳回來的信息。

飛行文明已經派遣人來阻擊他們了。

戰艦數量更是他們的數倍。

接近6000萬艘戰艦。

什麼時候戰艦如此不要錢了?

但也足以說明飛行文明底蘊深厚。

飛行文明戰艦數量預估超過3.5億艘,聯邦也有1億多艘,但真正能調到戰場上來的也就這麼5000多萬艘而已。

數量和科技層麵都被壓製。

多少人拒絕前來?

巨因陀可以找一個理由的。

聯邦雖然一直和星國打,但對上星國基本沒什麼壓力,嚴夏和El原本的計劃本身就沒有成型,沒有將二十八星國盟約培養成真正的龐然大物。

所以此刻聯邦內部的軍事體係中依舊有些孱弱。

“軍隊中有血性的人不多,上層就更少了。”

“我不站出來,難道等待我們身後的祖文明被攻破嗎?”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