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達摩渡江,何朝宗(2 / 2)

玩寶大師 青木赤火 4130 字 11個月前

款識是落在背麵下方的,是一個葫蘆形的印章,裡麵三字小篆:

何朝宗!

“何朝宗?”餘耀看了看謝治豪,“你這朋友夠大方啊?這麼一筆大買賣,就這麼放手給你?”

謝治豪的小眼睛閃了閃,“這話不能明著說啦。我很小心的,這不是還有你幫忙嘛!”

餘耀的意思,自然暗含你朋友不會是想做局坑你吧?

朋友這個稱呼,有時候是至交知己;有時候,卻僅僅就是個稱呼。

謝治豪也是個明白人,含糊應了一句,意思是也不是沒防備。

不怪餘耀這麼想。這東西他沒見實物,隻看照片暫時不能定論,但何朝宗的白瓷佛像真品,隨便拎一件出來,都有可能過千萬。

何朝宗生活在明代的嘉靖到萬曆年間,他的手藝是打小學的,他就生在德化。德化不僅有不少瓷窯,還有泥塑和木雕藝術的傳承。

何朝宗的瓷塑作品,正是吸收了泥塑和木雕藝術的特點,同時他熟悉瓷土特性,也掌握燒製瓷器的技術,完成了裡程碑式的開創。

何朝宗在年少學藝的時候,曾經跟著前輩為寺廟泥塑佛像,在這方麵尤為擅長。所以,何朝宗的主要作品,就是白瓷佛像,其中達摩像和觀音像最具代表性。

可以說,德化窯在明代的大發展,何朝宗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人將其稱為華夏瓷塑佛像第一人,並不為過。

他的白瓷佛像,不僅在雕塑上技藝超群,藝術性極高,而且“白”得獨樹一幟。

首先,他選用瓷土非常講究,用的是德化城關附近的一種土,名叫“觀音崎”,還要經過多次淘洗和煉製甚至陳放腐化;同時,釉料調製和上釉也極為講究,燒成之後,白中微微泛黃,類似“象牙白”。

這種“白”,被海外稱作“中國白”,自此之後成了德化窯的經典傳承;雖然後世難以達到何朝宗的水準,但也算近似了。

何朝宗,宗師的宗。

“有一眼吧?”謝治豪見餘耀看完,輕聲問道。

“隻看照片,很多東西感受不到,肯定是不能定論。不過最起碼從整體造型上,確實有一眼!”餘耀順勢點了一支煙,“能有這樣的東西,還不走大拍,想私下出手·····”

謝治豪嗬嗬笑道,“走拍賣相對複雜。而且現在很多人走拍賣,其實是為了洗金啦。”

餘耀沉吟。

“怎麼樣,小餘兄弟,你幫我掌掌眼,傭金方麵少不了啦!”

“你還沒告訴我貨主是誰呢?”

“這個當然得告訴你了!可你還沒答應我。”

“我答應了你,萬一這個人不方便見麵,豈不是還得反悔?”

“規矩我當然懂!我先告訴你,要是你認識,再看深淺啦,真覺得不行,那自然是不能去見麵的。”

這樣的好東西,餘耀當然也想親眼一見,“行!你先說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