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到,不過沒讓我接,說再聯係。”謝治豪又喝了口水,“怎麼,你聽說是美女,也想見見?”
“我對倭國女人沒興趣,就是隨口一問。”
“對了,你們江州的天和拍賣行,從明天開始為期三天的秋拍預展,你知道嗎?”謝治豪轉移了話題。
“知道。”
餘耀不僅知道,這裡麵還有他兩件東西呢,一件王玉蘭款趙公明銅像,一件掐絲琺琅金胎箸瓶。不過,他也不打算多說。
“中穀神花看上了一件東西,不過她好像不方便出麵。”
“啊?”餘耀看了看謝治豪,“這是想讓你幫忙參拍?”
“差不多是這個意思。她看上的,是一件戰國時期的青銅器。”
夏商周上三代的青銅器,能走上拍賣會是非常難的,有著諸多的苛刻條件。在拍賣會上出現,大多也是國外的拍賣會,國內很少見。
因為青銅器以出土文物為主,即便有的算是傳承有序,那也得有充足的證據,同時得上報審批,審核通過才能上拍。
謝治豪說著,拿起手機,調出了一組圖片。
這是一件青銅敦,圓腹三足,體量不大,高和直徑都隻有十幾厘米。一共四耳,蓋上兩耳,主體兩耳。器身有比較粗的卷雲紋。
青銅敦是食器,也被用作過祭祀的禮器。這種器型比較特殊,結合了鼎和簋的特點;出現得也比較晚,一般認為是春秋時期;而秦漢以後,青銅器開始走下坡路,敦這種器型更是基本消失了。
敦這個名字也比較特殊,因為同一種器型,清代之前一般概而稱之為鼎;到了清代,有學者單獨為之命名,才叫做敦。讀青銅敦時,發音也不是常用的dun,而是dui(兌)的音。
這件四耳青銅敦,是這次秋拍唯一的一件上三代青銅器,在天和拍賣的官網上,早前隨著預展公告已經發布了。不僅有介紹和圖片、來曆傳承,還有東江省文物部門的批文。
謝治豪給餘耀看的圖片上帶著水印,顯然是從官網上弄下來的。
這件四耳青銅敦不是祖傳的,但是來曆很明晰,通不過審核是不可能的。因為十年前,這東西就是從倭國的一家藝術品競賣株式會社拍出去的,當時的成交價是三十萬。
如今又出現在了國內,起拍價五十萬。
這東西的真假,餘耀光看圖片無法完全判定。不過敦這種器型,在青銅器的諸多器型當中,顯得樸實無華。作為文物有研究價值,但在青銅器收藏群體中,受關注度相對並不高。
而且這一件,銅質一般,工藝粗糙。說句難聽的,戰國時估計也就是個普通的“飯盆”。
如今這個起拍價,相對真品來說,也算是合理的,預測成交價也很難超過百萬。
餘耀有些奇怪,中穀神花怎麼會對這麼一件青銅器感興趣?而且,十年前,這件青銅敦就是從倭國拍出來的,千賀美術館方麵沒注意到麼?
既然謝治豪說起來了,餘耀便直接開口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