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擱這東西,用毛筆寫字能用到,墊著手臂,手腕很舒服,也能避免墨汁沾染袖子。現在自然是極少用了;除了練書法,除了簽名,寫硬筆字都很少了。
不過,臂擱卻是古玩收藏的一個小熱門,首先它是文房的東西,也沾文玩。再者,臂擱一般二三十厘米長,幾厘米寬,很適合把玩。
製作臂擱的材料很多,竹子切一塊,本身就有一個弧形,最多見。另外,瓷器臂擱在清代康熙之後也大量出現。
這件竹臂擱,自然是一件竹雕作品,材質是老楠竹。許是這臂擱擺放得不顯眼,餘耀在預展上並沒有注意到。
竹雕,也叫竹刻。竹刻者,刻竹也。
這不是廢話,意思在於以刀代筆,以竹為紙。
竹子並不值錢,就像墨汁和紙張也不值錢、但很多書畫作品卻價值不菲一樣,要看水平如何,是誰的手筆。
竹雕成為藝術,當然要比書畫晚,大致從唐代才開始形成共識。明清時期,是竹雕的鼎盛時期,所以湧現了不少竹雕名家。
明清時期的竹雕名家的作品,現在不少大博物館都有收藏,而出現在拍賣會上,過百萬的也不鮮見。
隻是可惜,最後上拍的這件竹臂擱,沒有落款,而標示也比較模糊,隻是寫明了“明末清初,嘉定竹雕”。
起拍價:六萬。
對於普通人而言,不要說這個起拍價,即便花幾千塊買一塊竹板,估計也很難接受。
但是,即便沒有落款,這個價兒也比較合理。嘉定竹雕,在明清時期算是立了一杆大旗。這件竹臂擱年份夠了,雕工精湛,即便沒有落款、判斷不出是誰的作品,幾萬塊還是值的。
而且,外行看熱鬨,內行看門道;在餘耀眼中,這絕對不是一件普通的嘉定竹雕。
從刀工看,並不帶清代的風格,應該就是明晚期。當然,說明末清初,雖是眼力不濟的表現,卻隻是擴大了年代範圍,不算什麼錯兒。
小小的一塊竹材上,有山有林,山坡竹林的空地上,共有七人,大致分成三組。其中一組是三人,一人撫琴,兩人傾聽,一立一坐;一組是兩人,一人持筆凝思,正欲落筆,旁邊一人撚須沉吟欣賞;還有一組,一人伏案,一人斜臥旁邊。
這顯然雕的就是竹林七賢。竹林七賢是魏晉時期的七位名士:山濤、嵇康、阮籍、向秀、劉伶、阮鹹、王戎。這七個人縱酒放浪,自詡清高,不過都是比較有才的。
這麼多人物,這麼小的麵積,還有景色,卻絲毫不顯得雜亂;而且人物用高浮雕,栩栩如生;景物和器物,淺浮雕和鏤雕都有,層次感很強。
“大師手筆嗬!”餘耀心中暗歎。
隻是可惜,沒有落款。
不過,這件竹臂擱和尋常臂擱有一個不同的地方,就是在頂端兩處,都包了銀邊。銀是老銀,但是年份絕對比這竹臂擱要晚多了,這包銀工藝簡單,沒有紋飾,餘耀從圖片也不太好判斷具體年份,但從銀色看,差不多是清代以後的。
或許,也是因為包了銀邊,拍賣行才斷代成明末清初。
臂擱的四角容易被磕碰,兩端包銀邊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