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這是老板請的掌眼,老板不來,流水席都是他主持。”楊銳對餘耀低語一句。
這老頭兒聲音很洪亮,說話很簡短,三言兩語介紹完了規矩,然後喊了一聲“上菜”。
三個小夥兒帶著白手套,各捧了一個墊了絨布的塑料豎邊方盤放到了長桌上,相互之間間隔一米多的距離。
每個方盤裡都有一件東西,每個方盤一側,又擺上了插著編號和價簽的塑料牌,誰先拿到塑料牌,東西就是誰的。
價簽上標出的,就是一口價兒。
十幾個人圍在這樣長的桌子兩側,倒不顯得擁擠,也都是朝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的方位聚攏。
並不是說擺上就可以“搶”了,而是擺上之後,間隔一分鐘左右,會調整一次擺放方式,比如豎著的會放倒再擺一次,然後再間隔一分鐘左右,那個老頭才會喊一聲,“感謝各位老板,開席!”
餘耀心想,老頭兒交待規矩很簡短,並沒有說要是同一件東西,若有兩人甚至多人同時抓住塑料牌咋辦?
不過,這畢竟不是雜貨大集,料想不太容易出現這種狀況,萬一出現了,他們應該會有解決之法。
剩下的,就得拚眼力了。來的雖說不可能都是行家,但肯定沒有棒槌,不會看不準瞎搶。
要說眼力,估計這裡邊誰也比不上餘耀。
這樣吃流水席,眼力到位是一方麵,還得快,你看半天才明白,那就晚了。心理素質也得好,不穩定就容易打眼,好東西沒抓住,會錯失機會;若把假貨當成漏兒,那就是實打實的虧錢了。
根本用不了兩分鐘的時間,餘耀就分彆把這三件東西給掃了一遍,基本了然。
東西上得很講究,一件瓷器,一件玉器,一件銅器。每個人的喜好不同,這樣也能避免紮堆,有的放矢。比如有人對銅器毫不感興趣,可能連看都不會看。
吃飯的時候,大菜不會先上,一般都是小涼菜。
這三件東西也是類似涼菜,很開胃,因為都是真品;很清爽,因為價格都比行價低兩成左右。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意思都不大。
瓷器是一件清晚期的粉彩鳥食罐,民窯的。
工藝中規中矩,沒什麼亮點,也沒什麼大毛病。鳥食罐就是掛鳥籠子裡擱鳥食的小罐,本來體量就不大,又是清晚期的量產很大的粉彩,自然貴不到哪裡去。
玉器是一串清中期的孔雀石十八子手持。
孔雀石嚴格來說不算玉,但也能歸到玉石的大類裡頭。顏色是綠色的,一般帶條紋,主要成分是堿式碳酸銅,硬度不高,比較脆,所以玩家數量不多,價兒也一直上不去。這一串手持,勝在年份還可以,是清中期的,有個二三百年了。
銅器是這三件當中體量最大的,是一件清末民初的黃銅輔首花瓶。這東西不方便真用來注水插花,主要是個擺件。要是紫銅的能好點兒,黃銅的顯得有點兒浮,擺出來得好好琢磨下地方。
這三件東西,楊銳不用餘耀表態,自己就搖頭給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