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耀現在手頭上的事兒很多,但鬼眼門的事兒,顯然是頭等大事。
餘耀一邊想著,一邊滅了煙,不經意間朝房門一瞥,卻見門口有人在探頭打量。
看到餘耀之後,兩人打了個對眼,餘耀笑了笑,走向門口,來人便也把門給推開了。
這是個四十歲上下的男子,穿了一件老式的灰色呢子大衣,圍了條格子圍巾;方臉盤,架一副黑框眼鏡;手拎一個黑色大提包。整體給人一種老派古板的感覺。
“外邊冷,快請進。”餘耀招呼道。
男子進屋之後,先掏出一方手帕,擦了擦眼鏡上的霧氣。重新戴上眼鏡之後,“老板,咱這是剛開的店麼?”
“很多年了,看來您是不常來,不過我前些天重新裝了裝。”
“噢,之前確實沒注意。我記得原先老街西頭有間集寶軒,這是不開了麼?”
餘耀一聽,不由看了看他的提包。一聽這話,就知道他不是買東西,而是要賣東西,許是以前在集寶軒賣過。
“半年前就不開了,現在改五金店了,要是從西頭來,應該能看到吧?”
“是啊,我從西頭一路走過來的。還有兩家古玩店沒開門。”男子笑了笑,“老板這麼年輕,就開古玩店,厲害啊!”
“混口飯吃。”餘耀轉而直接問道,“我看您這意思,是有東西要割愛?”
“見笑了,快過年了,手頭有點兒緊。是打算出兩件家裡的老東西。不知道這裡收嗎?”
“合適就收。”餘耀招手,“先坐下喝口茶?”
“不用不用,既然這樣,那就直接看看吧?”
“也行。”餘耀說著,將男子讓到了櫃台邊上,自己到了櫃台裡麵,接著取過了一塊墊布鋪開。
男子則低頭打開了提包,“有兩件,先看看玉件吧?”
“隨您。”
男子拿出了一個錦盒,打開,取出,放下。
小件,和田玉巧雕。這塊和田玉的原料,應該是青白和白交接的部分,一白青白,一半白。利用兩種色差,各雕了一隻獾,頭尾相接,抱成一團。
取其諧音,這叫“雙歡”,和福壽(蝙蝠壽桃)、馬上封侯(猴在馬上)、一路連科(鷺鳥蓮花)等等類似,是玉雕上常見的吉慶題材。
清末民初的玉件。
“這件可以。不知您想怎麼出?”
“老板看能值多少?”
這話一出口,便知是個外行。當然,外行不一定不懂手裡的東西,但必定是不了解行裡的路子。
要是行裡的老油子,也可能會探價,但往往會說,“您看著給吧。”
按說呢,這兩句話其實是一個意思,可是男子這個問法兒,露怯,也生硬。
餘耀笑了笑,這算是新裝修後第一個新顧客,他也不想欺生,挺實在地說道,“我收了也是要倒手的,肯定得留出利市。您這件雙歡,晚清的東西,揚州工,小件,刀法不算很細膩。常規收貨五六千就到頂了,我帶彩頭給您八千。”
“行價不是這樣吧?”男子眉頭大皺。
餘耀笑笑,沒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