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瑪瑙杯糊弄誰(1 / 2)

玩寶大師 青木赤火 3982 字 10個月前

出了鳴金閣,餘耀一邊往前走著找濮傑和老周,一邊想,自己手上已經有一枚乾隆碧璽印章“德日新”,沒想到又得了一枚“道光預覽之寶”。

這不怪張一鳴看不明白,因為想徹底明白確實不容易。

皇帝的印,稱之為璽。不過,這個“璽”,一般是指正式的那幾種。除了那幾種,皇帝還會有很多種類的用印,比如鈐印收藏品和和類似賞玩功能的,一般也會統稱為璽印,但也有不少玩家和收藏家稱之為皇帝閒章。

這方檀香木的“道光預覽之寶”,就是皇帝閒章。

皇帝的璽,少有民間收藏;但是皇帝閒章,流入民間相對就多一些,特彆是清代皇帝的閒章。但這隻是相對,總數依然很少,絕大部分還是躺在故宮裡的。

一般來說,就算是皇帝閒章,那也是內務府相應的“作”的工匠按照程序完成,選料、雕鈕、定印文,皇帝禦覽之後,刻製、打磨、完成,最後進呈,等等都有規定。

璽印的材質五花八門,除了玉石類,金銀竹木牙角等等都有。實際上,清代皇帝用過檀香木印章的不止一個,隻不過不及玉石類珍貴和引人注目罷了。除了慈禧,曆史上也有其他的太後、皇後用過檀香木的印章。

這種“禦覽之寶”,是典型的收藏鈐印。一般來說,某某皇帝的“禦覽之寶”不可能隻有一方,有個十方八方的甚至也不稀奇。

所以從材質上來說,這檀香木“道光禦覽之寶”是有可能存在的;隻不過,這個得有眼力才能最終確定。張一鳴不僅沒有這個眼力,而且對皇帝閒章了解都不多。

當然,最解釋不通的,還不是這個,而是印章上的題款。

但,這個“解釋不通”,在餘耀這裡不存在。

因為餘耀知道,清代的皇帝閒章,有一部分是來自民間印章。做好了印型,雕好了印鈕,隻要沒刻過印文,一些精品印章是有可能被清宮收藏的。

這一方檀香木印章,極有可能就是這一類。被清宮收藏之後,又被道光皇帝選中,刻了“道光禦覽之寶”的印文,就此成為皇帝閒章。

這方印章的雕工和意境不用說了,皇帝看上眼不奇怪。而要想最終判定,關鍵是看印文!

這是非常考驗眼力的,內務府的治印工匠的刻工,其他“道光禦覽之寶”的特點,種種細節的處理,都要體察入微。

這個漏兒,和那方乾隆的“德日新”碧璽印章一樣,是極有技術含量的!

餘耀又是順利撿走了!

走了一段沒看到濮傑和老周,餘耀放慢了腳步,一邊走一邊掃著路邊的攤子。今天接連撿漏兒,餘耀感覺不錯。

這逛古玩攤子,有時候挺有意思,碰不上合適的東西吧,白逛一天;碰上了吧,還真是接二連三地來,往往不止一件。

當然,合適的不一定是漏兒。但餘耀感覺這麼好,也就不知不覺看得仔細起來。

走到一個攤子處,餘耀看到一個買主手上的東西,不由徹底停了下來。

這個買主看年紀也就四十歲上下,不過頭發少、腦門大,顯老,他手上拿著一個紅瑪瑙的杯子。

這杯子的口徑,和現在日常所用玻璃杯差不多大,同時有類似把手的獸首造型,紅瑪瑙之中,夾著白色條帶,看著很漂亮,工藝也精細。

但是這個買主此時卻把杯子放回到了攤子上,對攤主說道,“我開的價兒要是不答應就算了,你弄個普通瑪瑙工藝品送我,糊弄誰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