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障眼法
《扶龍》
陳耀祖有些無語,都什麼時代了
還扶龍
大清早沒了!
整個世界,哪裡還有皇帝
雖然,歐洲有四十四個國家,有十二個國家還有國王,但最起碼還有一半不掌權了。
亞洲,沒幾個王了。
況且,不管是歐洲的還是亞洲的這十幾個王,哪一個敢說自己是真龍
還扶龍……
不過既然給到自己了,那就接受了唄!
可這一接受,了解了信息之後,他突然發現不對。
……
道門的望氣扶龍庭,本來並非什麼禁術。
自古以來天下大亂時,便有道門中人下山或懸壺濟世,或撥亂反正,會儘一己之力庇護地方。
皆因亂世積累功德比太平時期更容易一些,更容易修行。
但最大的功德,便是在世間萬千條蛟龍之中,選中其中一條可登大位之真龍輔佐之,平了這亂世,讓生民有喘息之機,那便是偌大功德。
此勢若成,那功德氣運之滔天,或可助人登仙路。
前宋,神宗時,龍虎山卻有一年輕祖師離經叛道。
他曾言【唐皇李世民曾受諫言曰:君為舟,民如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而道門觀氣運,山為龍,水為龍,但若說皇帝亦為真龍,何其謬也!
群峰彙聚,連綿不絕,起伏騰躍,彙聚一端為首,山川氣勢於龍首口中再彙為一點,乃山龍頜下之寶珠也。
長江之始,我去過,不過是一口水眼,巴掌大,何以能彙聚成蛟龍之勢,東奔大海浪滔天
不過是聚沙成塔,百川歸流,龍頭彙聚於長江口罷了!
此乃水龍一道!
那人王真龍呢
貧道竊以為,民如水,此話恰當至極!
民如水,百川歸流彙聚成長江大河蛟龍之勢,浪滔天。
若皇帝為龍頭口中那枚寶珠,那天底下萬千百姓,便是龍身上的鱗片與血肉。
民如水,亦如龍。
故我之扶龍術與道門之扶龍庭看似相差不遠,但其實南轅北轍。
道門之龍,為人王天子。
我之龍,為百姓民心。】
被當時的掌教天師斥為離經叛道,後逐出龍虎山,移居華山,不久入朝為官,曾與王安石論法,也曾官至宰相隻想以己法治世。
但民心難治,難測。
故那位祖師道行雖深,卻不曾得飛升。
所以,此扶龍術被列為龍虎山禁術,雖算不得什麼歪門邪道,但在龍虎山的記錄裡麵也不是什麼好的路數。
人心是有力量的,民眾越認可越愛戴,就能從中凝聚出氣運加持,增加自己修行的底蘊。
從民心裡得氣運以修行之法……陳耀祖咂咂嘴,怎麼看怎麼覺得,有點邪呢
因為,民心是可以操縱的!
同時也是會反噬的。
不過,陳耀祖得到的提示是,他不怕反噬,因為他識海中的那個玉護符。
在得到這個禁術之前,先得到了偽裝成黑木牌的玉護符,這是他的幸運,也是他這片領地即將到來那些百姓的幸運。
因為,腦海中的這枚玉護符,大有來曆。
龍虎山道門曆代天師所祭煉的祖傳寶物,相傳此乃天心,在道門中亦稱天條。
古代,道門之人常說,上體天心,意思就是要遵從天上的天條律法,大道的本來規律。
聽說此玉符,最早隻是一根玉簡,玉簡雖小,卻是天上太上老君賜予張道陵的天神名冊,上麵的符籙,都是天神的名號。
用天神之名以書符籙號令群神,征伐世間邪魅,莫敢不從。
這玩意兒另有個名字:正一盟威符錄。
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這玉簡之上的符籙就消失了,隻剩餘了這根空白的玉簡。
玉簡上的天神名號,也就是那些符籙消失了,可那玉簡之上的各神仙需要遵守的天條卻沒有全部消失。
於是漸漸的,沒有消失的天條就把這枚玉簡變成了護符,成了現在的模樣。
而曆代祖師,在失去了天神的名號之後,好像也就逐漸斷了飛升之路,就慢慢有了想法,也想著怎麼給後輩子孫留下些東西。
於是,這枚護符裡就儲存著曆代祖師留下來的好處。
而那位前宋,神宗時期的祖師所創的扶龍禁術,也在其中,遇到後輩子孫條件符合的,就放出來讓他嘗試是否可學。
本來這一切信息,他是不可能知道的那麼詳儘。
但可能是某位前輩把扶龍禁術放進來的時候,也擔心毀了這麼一個可以當官又有玉符在手的嫡係後輩。
沒錯!
在識海之中,那塊護符的認知裡,陳耀祖手底下雖然沒幾個人,但已經算是一個牧民官了。
畢竟他有地盤,有衙門,有人,不是官是啥
既然是官,那便以天心規勸其行為,牧民以善,看是不是能以民心官氣加上運勢培養出個仙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