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不再出聲,快速地把下麵的內容瀏覽了一遍,才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哦……原來還是要用樹皮、麻頭、破布等原料,切碎了再洗滌,然後再加工才能有纖維出來呀……”他白淨的臉上。。好像擦了一層胭脂一般,又好像粉霞從天邊飛上了他的麵頰。彆有一種精致的美感。
安兒忍不住手癢,捏了捏他紅紅的麵頰,道:“你再仔細找找看,有沒有原料最簡單,製作過程也不複雜的造紙方法,找出來抄在獸皮上,我們一點點慢慢試驗。”
銘因為她親昵的動作,臉更紅了。這個害羞的少年,抱著筆記本往一邊挪了挪,遠離她的“魔爪”,悶頭尋找著造紙的方法。找到以後,就快速地謄抄在一張完整的獸皮上。
當安兒手中的棉布小衣裳快要完工的時候,銘那邊的謄抄工作也結束了,他呆呆地看著安兒手中的棉布,突然問道:“安兒,你不是說棉布穿著很舒服,棉花也有很強的保暖性嗎?為什麼開春沒有看到你安排大家種棉花啊?”
安兒敲了敲他的腦袋,道:“誰說我不準備種棉花了?棉花的種植時間,要等到四五月份,天氣比較暖和的時候,其他書友正在看:。還要等兩個月才能開始種植。好了,把你抄的造紙的方法拿來我看看!”
銘一邊把寫滿字的獸皮遞過來,一邊道:“如果能製造出造紙的機器來,造紙就方便多了。不過手工造紙也有它的好處,那就是人工打漿讓紙漿中的纖維保存完好,韌性拉力上比機製的好,而且手工紙的纖維縱橫分布比較均勻……”
安兒白了他一眼,心道:你這個落後的史前原始人,還挺敢想。後世科技文明發達時候研製出的造紙機器,你也敢想。即使老娘跟哆啦a夢似的,能變出一台來,也沒有電力能帶動呀!她直接無視了那個對文明極度向往的碎碎念的家夥,細細地研究幾種造紙方法的可行性。
首先,銘找到的是漢代麻紙的造紙方法。大體上是把麻頭、破布、舊漁網等原料先用水浸,使它潤脹,再用斧頭切碎,用水洗滌。然後用弱堿性草木灰水浸透並且蒸煮,通過堿液蒸煮,原料中的木素、果膠、色素、油脂等雜質進一步被除去,用清水漂洗後,就加以舂搗。搗碎後的細纖維用水配成懸浮的漿液,再用竹簾或者銅網撈取紙漿,經脫水、乾燥後就成紙張。如果紙表皺澀,還要砑光,方能書寫。
嗯……麻頭、破布這些原料,在漢代的確是不稀奇,可是在以獸皮為衣的史前社會,那可是大大的奢侈品呀!麻纖維和麻布,剛剛誕生一年多,棉布也隻有安兒的手上有那麼幾匹……用來造紙,她可舍不得。不行!再看看其他的方法。
另一個方法,是《天工開物》中記載的,製作竹紙的方法:在芒種前後登山砍竹,截斷五七尺長,在塘水中浸漚一百天,加工捶洗以後,脫去粗殼和青皮。再用上好石灰化汁塗漿,放在楻桶中蒸煮八晝夜,歇火一日,取出竹料用清水漂洗,更用柴灰(草木灰水)漿過,再入釜上蒸煮,用灰水淋下,這樣十多天,自然臭爛。取出入臼,舂成泥麵狀,再製漿造紙……
竹子,後山有很多,雖然火災中被燒掉了一部分,春暖之後又有不少竹子從地底鑽出來,到芒種時節也就是六七月份的時候,應該有不少嫩竹子可以用。
隻不過在輔料方麵,需要的石灰,有點難搞……對了,她記得去年大量收集各種有色石頭的時候,好像收到過石灰石來的。讓她好好想想,是哪個部落的人送過來的來著?
安兒敲了敲自己的腦袋,自從懷了寶寶之後,她的記憶力好像變差了許多。銘見狀,問道:“怎麼了?”
“幫我想想,去年咱們收到的一種白色不透明的石頭,是哪個部落送過來的?”
銘仔細想了想,道:“白色不透明的石頭,一種是丹丹部落送過來的,一種是圖芒部落……圖芒部落的族長,不是在我們泰雅嗎?我幫你把他叫來問問!”說著,他就飛快地跑出院子。
不久,就把在田裡詢問種植紅薯方法的圖圖族長拉來了。安兒看著氣喘籲籲的兩個人,讓達兒小盆友給他們端了一杯冷開水,問道:“圖圖族長,你還記得你們去年送過來的白色石頭是什麼樣子的嗎?”
“白色石頭?就是換了一隻背簍回去的那塊石頭?神女大人需要?等回到部落領地,我馬上派人送過來!!”圖圖族長想到去年某個用紅色石頭,換取了許多精美陶器的部落,心中樂開了花。
他知道如果神女看中了他們領地的白色石頭,自然不會虧待他們這個血盟部落的。不是他貪圖泰雅的陶器,實在是那場突如其來的森林大火,圖芒除了逃出一百多族人外,所有的資產都毀於一旦。即使在泰雅的幫助下重新站穩腳跟,部落裡許多東西都要重新置辦。泰雅雖然是聯盟部落,也不能什麼都靠彆人吧?當然,用自己領地上的物品作為交換,另當彆論。
他按捺住興奮的心情,詳細地把自己部落領地中那座小山上的白色石頭,細細地形容了一番。安兒聽後,確認那就是自己需要的石灰石,心放下了大半。有了石灰石,造紙就算有眉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