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阮青鷹和阮青靈的這種焦慮和困惑非常容易理解。
就像是女頻小說裡的替身文學一樣,誰他媽願意做彆人的替身?
而且這種南猴國被動「大夏化」的感覺,這幾年是越來越強了,不單單體現在了照搬大夏的國家政策和發展策略上。
但凡是去南猴國旅遊過的人,就會發現一種奇怪的現象。
那就是無論是街上的飯店、雜貨店,還是在酒店裡麵,電視機裡播放的大多數大夏的經典影視劇。
比如《射雕英雄傳》、《還珠格格》、《西遊記》等等。
特彆是《西遊記》,南猴國那邊幾乎每年暑假都要重播,比大夏國重播的次數都多。
在南猴國街頭跟人聊天,會發現他們對本國的情況不一定都了解,但對《西遊記》等神劇的劇情倒背如流。
這種文化現象不是這幾年才興起的,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
像《水滸傳》、《封神榜》等電視劇,同樣是南猴國80後90後的童年記憶。
南猴國電視台和視頻網站首頁播放內容有一半是國產影視劇。
尤其是宮鬥劇,在南猴國非常受歡迎。
就連阮青靈和阮青鷹都是看大夏電視劇長大的。
很多任的南猴國帝主都企圖改變這種現象,想讓南猴本土文化代替大夏文化,但全部以失敗告終。
原因也很簡單,南猴本土的文化著實有點兒辣眼睛,不如大夏文化賞心悅目。
而南猴人為了表達對心目中最愛的大夏神劇的喜愛,已經不僅僅是多看幾遍了。
他們采取了最高規格的致敬方式——翻拍!!!
在南猴國的視頻網站,電視台上,已經有很多翻拍的《神雕俠侶》、《笑傲江湖》、《西遊記》、《還珠格格》等等。
初衷或許是好的,就是翻拍的效果……一言難儘!
不僅是影視劇,大夏的綜藝、音樂、文學等在南猴國也非常火熱。
從90年代開始《月亮代表我的心》、《大約在冬季》、《鐵血丹心》等老歌,在南猴的傳唱度已經不輸於國內。
對於喜歡的歌曲,南猴人也是采取了最高規格的致敬方式——翻唱!
但是這個翻唱,比翻拍電視劇更魔幻。
各種畫風詭異的翻唱MV,讓人覺得這是南猴人在惡搞,然而他們卻是在認真翻唱!
在文學方麵,不管是四大名著等通俗古典名著,還是言情、網絡小說,在南猴都十分流行。
因為陳默重生將網絡小說早早帶到了這個世界,再加上南猴國網絡不發達,故此南猴國對網文的狂熱程度甚至比大夏還要嚴重!
在這一世的2008年,隨隨便便在街頭能看到有人捧著個能播放txt文件的p4或者是廉價的塞班係統手機津津有味的看著大夏網絡小說。
學校裡很多學生下課了,也都是在討論網絡小說內容,興奮的時候,自己還要跳起來表演一番。
另外南猴老一輩的武俠情結特彆重,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起,南猴掀起了翻譯金庸、古龍小說的熱潮,直到現在,在南猴帝都的任何一家書店,都能買到各種版本的金庸小說。
大夏文化之所以能在南猴如魚得水,跟它對大夏的曆史親和性有很大關係。
從秦朝開始,南猴國的中北部其實一直都是大夏的直屬領土。
從那個時候開始,南猴的政治、經濟就已經開始大夏化了。
文化上就更不用說了,除了文娛節目之外,南猴國內還引用了大夏的二十四節氣、中醫、漢服等等,衣食住行樣樣都向大夏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