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門客、謀士被捕之後,大多如倒豆子一般,把謝邑謀反的過程以及走私罪行,事無巨細交代,以求寬大處理,隻有這位仰城先生緘口不言。
“先生可願助我?”
慕聽雪遞出了橄欖枝。
仰城先生歎息:“老朽看到了王朝末年即將崩塌的末日氣象。”
慕聽雪問:“雲煌真的氣數儘了麼?”
二百六十年,對於一個封建王朝來說,差不多也該走到儘頭了。
縱觀華夏曆史上的古代政權,差不多都是兩百多年結束。
如果自己不曾穿越,雲煌按照原有的世界線發展,那麼極有可能是攝政王做了篡臣,似東漢末年那般,扶持一個又一個幼主,看不順眼就廢了,最後逼迫傀儡幼主“禪位”,天下大亂,分崩離析,七十二路反王群起而攻之。
母後雖然很疼愛她,從客官的角度來說,並非明主,她任人唯親、賞罰不公;晏泱雖是她的愛人,從客官角度來說,真的是一個跋扈權臣,野心勃勃踐踏皇室。
仰城先生打量著這位紫微帝星入命的女子:“何為氣數?氣是天定,而數是人為。”
慕聽雪笑了:“先生說得對,事在人為。”
仰城先生並不樂觀,他幾月來夜觀天象,見紫微帝星周圍始終有一淡淡的血色光暈籠罩。
似……血光之災。
長公主的未來,並非一片坦途。
慕聽雪收攬此人,有自己的算盤。
倒不是為了讓他幫自己算命,事事占卜凶吉。她需要一個能夠煽動輿論的世外高人。
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形形色色的謠言和讖語,都是野心家們的鬥爭武器,於民間製造出“天命所歸”的政治合法性。
什麼“阿房阿房,亡始皇,大楚興,陳勝王。”
什麼“劉邦斬白蛇”為天命
什麼“亡秦者胡也!”結果大秦真亡到胡亥手裡了
這就有點兒像現代的飯圈文化,古人利用謠言、讖語蠱惑民眾,再加上什麼天人感應、祥瑞現世,營造出一種“我當皇帝,是全天下人共同期盼”的範兒。
仰城先生很顯然精於此道,他說:“殿下給雲煌帶來了高產神糧土豆和紅薯,上一個在史書記載中,有這個能力的,是神農。”
慕聽雪忽然有了不好的預感。
“神農之時,天雨粟。”
仰城先生笑吟吟道,“神農得到天上降下的粟種,開始了農業生產。殿下得到了天朝降下的薯種,使百姓免於餓死。”
第二天。
白帝城和雍州城中,一個謠言,瘋狂地蔓延開來。
神女之時,天朝薯。
*。*。*
謠言就像風,有一條小縫兒就會鑽。
白帝城百姓自發地把他們深深愛戴的城主編入了本地口口相傳的神話故事中,兒童的歌謠,開始傳唱。
不知不覺,就變成了大風、狂風、颶風。
從白帝城,吹到了到雍州,又席卷至江南、雲都、西北。
才幾日的功夫,整個雲煌都知道了——長公主是一位天降的神女,自天朝,給農民們帶來了畝產八十石的紅薯、土豆。
這不巧了,這兩種糧食作物,都是薯類。
而此時的慕聽雪,在乾什麼呢?
忙著追殺逃跑的離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