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殿內,賈蘊頭也不敢抬起來,直接便跪在地下,行叩拜之禮,高呼道:“末將賈蘊,拜見陛下,聖躬安。”
等了許久,崇明帝都未曾言語,反倒是饒有興致地翻閱手中的奏章。
“抬起頭來。”
待崇明帝翻閱完奏章,將奏章置於一旁,平和地開口道。
聽到崇明帝的吩咐,賈蘊心中不由緩了緩,這般等待的煎熬,可真是難受。
不過此時容不得賈蘊多想,忙抬起頭來,旋即才瞧見一身黃袍的崇明帝。
崇明帝今年三十有五,劍眉入鬢,鳳眼生威,湛然若神。
麵見聖上,自然不能久視,大致瞧了兩眼便低下頭去。
一旁的高賢見狀心裡不由地一驚,不由地怪罪起蘇蘊,哪有第一次麵見聖顏便打量起來,就是個莽夫,上不得席麵的東西。
崇明帝目光如炬,打量了一番蘇蘊後,淡淡道:“你就是賈蘊?”
賈蘊低頭恭敬道:“正是末將。”
崇明帝抬眼打量了賈蘊一番,說道:“寧國公府的後人,麵對韃虜而不怯,倒是沒丟了寧國公的體麵。”
崇明帝所說的韃虜,其實就是賈蘊前世所知的建奴,為首的人也是個名人,名為努爾哈赤。
當初賈蘊知曉時,心中也是大吃一驚。
可仔細想想,也不足為奇,紅樓世界的曆史與賈蘊前世所知相差不大。
正所謂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此方世界,在明之時便發生巨變,土木堡之變後,大明“戰神”英宗兵敗被俘,瓦剌大軍攻破BJ城,於謙沒守住BJ城,自刎而溢。
明景帝朱祁鎮逃亡南都,占據半壁江山,而瓦剌建立大順朝,自此後,大明與大順征戰不斷,最終大明消散,天下歸於大順。
百年前,大順朝昏君無度,百姓苦不堪言,眼見天崩之時,大乾太祖皇帝崛起於山河破碎間,於金陵揭竿而起,力挽天傾,取大順朝而代之,建立大乾基業。
大乾承繼百年之久,現今皇帝為崇明帝劉隆,始今崇明八年。
大乾體製大多承接於大順,又摻雜於大明,使之既有漢人的風俗,亦有異族的風情,兩者完美地揉雜在一起,這也導致大乾朝與以往漢人江山不同。
其中最為不同之處便是大乾朝重商。
一般來說,漢人朝廷講究“士農工商”,商人低賤,無地位可言,與奴仆、娼優、乞丐同屬一列,便是衣著方麵都有極大的限製。
可大乾朝不同,商人的地位私底下已堪比與“士”,位列一等。
有此改變,蓋因大乾太宗皇帝起事之初,商賈之流供應錢糧無數,為大乾太宗皇帝解決錢糧之憂。
開國之初,太宗皇帝曾在皇宮舉行禦宴,宴請供應錢糧的商賈,賜上方服饌,對商人而言,這簡直是千古未見之榮耀。
不僅如此,許是太宗皇帝與商賈之流接觸頗多,對於商人唯利是圖另有看法,認為“通財貨之血脈者,唯有商賈”,隻有“通商”才能“裕國”,發詔書,禁止王公貴族、文武大臣的親屬子弟插手經商“與民爭利”,維護商賈利益,甚至於多次在聖旨中提倡“恤商”的口號,
上行下效,延續至今,商賈之輩在大乾朝地位大幅提高,深受皇帝關注與重視,成為人上人,甚至出現了“地方官更羨商人之利,惟商之命是從”的荒唐現象。
正因商人地位暴增,大名鼎鼎的薛家才棄士從商,並以商賈之流,名列金陵四大家族之一,風光無倆。
而此方世界的曆史大徑相同,出現努爾哈赤,倒也不是不可能。
據賈蘊所知,努爾哈赤二十五歲起兵,於崇明七年統一女真部落,滿族八旗子弟,擁兵十萬,襲擾邊關,欲劫掠中原,可大乾朝不是千瘡百孔的大明,能讓努爾哈赤肆意劫掠,發展壯大,邊關數十萬兒郎,皆是精兵,陳兵以待,若不是韃虜皆是騎兵,來去如風,韃虜之輩,焉敢放肆。
至於前世所說“建奴騎兵不過萬,過萬不可敵”,無稽之談,賈蘊身處邊關,大乾朝騎兵亦不弱,數次與韃虜交戰,韃虜弓馬嫻熟,確為勁敵,以二對一,方平分秋色,以三對一,尚可占據優勢,可幸的事,漢人將士遠超韃虜,自然能壓製韃虜。
回歸正題,賈蘊聽見崇明帝讚譽,忙回道:“陛下過譽,戍守邊關,實屬末將職責,韃虜若敢再犯,定讓他們有去無回。”
“倒是忠於王事。”崇明帝滿意地說道。
賈蘊恭聲道:“陛下,吾等世勳,深受皇恩,自當報效朝廷,大乾朝國泰民安,吾等才能永享富貴。”
“哦……”崇明帝詫異地瞧了瞧賈蘊,讚賞道:“難得你有這般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