翹首以盼,又過了近一個月,落榜的士子們陸陸續續的已經離開京城,啟程返鄉了。而名在金榜之上的士子們在經過月餘的準備也將迎來他們這一生的最開心的事之一。
人生四大喜,他鄉遇故知,久旱逢甘霖,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天啟二年四月二十一日。進入四月天氣早已略微燥熱起來。可此刻的保和殿內四百餘名士子,卻無心於驕傲的太陽,今天將是這場科舉考試的最後一場——殿試。
殿試相較於會試之時,相對已經是簡單了不少,在明朝之時殿試隻考時務一道,題目長度大約是兩三百字,而進士們隻需要對這這道時務題,寫一篇策聞即可。
朱由校端坐在龍椅之上,本來這場考試他隻需要走一個過場即可,但朱由校迫不及待的想要窺探曆史上那幾位著名的忠臣,自己精心挑選的帝黨成員還是呆在了這裡。
在袁可立的陪同之下,朱由校走下龍椅,在保和殿內巡視著,四百餘名士子,正在不停的書寫著這問題。
殿試的題目是朱由校選擇的,而朱由校也是早早地選擇好了這一道時政題,討論的便是大明富強之道,當然這隻是大概的內容,詳細的題目要袁可立他們這幾個讀卷官來詳細的寫。
大明朝現在開國兩百五十餘年了,自古王朝三百年,大明朝現在也是一個行將就木的老者,朱由校選擇富強為主的這一個題目也是頗有深意。當前的大明外邊有蒙古人,女真人,外國人在伺機而動,內部東林黨,浙黨,地方豪強在挖大明朝的根基,雖然朱由校執政已經快兩年了,但是始終也是束縛手腳難以有大的作為。
自古各國變法無不有流血犧牲,整個大明王朝十幾名皇帝,凡是剛有所抬頭,準備搞點事情的皇帝,沒有一個不英年早逝的。帝國的官僚體係太過龐大,錯綜複雜,而這群年輕人則是朱由校心儀的破局關鍵。
富強,這個題目確實是讓許多習慣於之乎者也的老學究們抓耳撓腮了起來。對許多大明朝的士子來說,什麼叫富強,他們尚還沒有搞明白,更不要提這一個充滿變法味道的綜合性命題。這正是朱由校的目的,自己就是要在這場殿試上選拔真真正正有用的人才。
曆史上對殿試所使用的字體有專門的稱謂,所謂的館閣體就是這樣而來,在古代對殿試的考核,策文並不是為主,更關鍵的是那一手標準的小楷寫的是否漂亮到是關鍵。
朱由校在眾多學生之間巡查著,每一個經過層層考試而來的士子全都是寫著一手漂亮的小楷,雖然文章滿口之乎者也,但是這一手漂亮的小楷確是耳目一新。
朱由校在考場上不停的走走看看,突然他看到了了一份讓他極其滿意的試卷,試卷的主人早已經作答完畢,正恭恭敬敬的坐在那裡,不僅僅是卷子上一手漂亮的字獨具風格,更是卷子上署名的三個大字,盧象升。
想必這就是朱由校所尋找的大明朝的脊梁,盧象升,盧建鬥!這位今年年僅二十二歲的青年人,風姿卓越,雖然瘦弱卻也不失精神。在答完卷子後,恭恭敬敬的坐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