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公和徐光啟你一言我一語的,誰也不讓誰,這也使得勤政殿裡一片祥和的氛圍。
“好了二位,你們倆這也是隻能是權宜之策。為今之計,要想的是該如何破解你們二人缺人的問題。咱們大明的舉人和進士們就不要想了,有幾個願意去你們那乾活。至於秀才老爺們,這恐怕也沒多少吧!但是工部的差事不能停下,蒙古那邊本就是一場長時間的差事更不能停下。昔年,戰國時期齊國就成立了稷下學宮,囊括天下英才。如今朕也決定,在咱們大明的教育模式上進行一絲改變。當今天下大爭之世,大爭之世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有了人才大明才能繼續發展!朕決定從內帑裡每年拿出一百萬,戶部每年五十萬在大明興建幾所學宮,培養更多人才!”
朱由校此話一出,剛才還熱鬨的勤政殿裡瞬間寂靜無聲。張維賢為首的幾位勳貴或許並不是感覺到什麼,可文官不一樣。皇帝這一下子無異於釜底抽薪!這是要動搖他們文官的根基啊!
還沒等朱由校繼續說話,內閣次輔韓爌立刻站了出來
“皇上,我朝在選官,用官上早已經有了科舉。科舉製度已成為慣例。且天下臣民早已習慣讀書,科舉,入仕。如此一來這新學宮隻怕難以維持啊!皇上若是真需要大可對進士,舉人增加一番!”
朱由校看著率先跳出來的韓爌,隻是淡淡的笑了笑,這一切果然就如同他所想的那一般
“韓閣老,想必朕說的已經很明白了。這新式教育並不與科舉製度衝突,科舉製度在至少在二十年內不會發生任何變化。朕所成立的這個學宮,乃是為了培養的的那些咱們是大明缺乏的人才。例如培養懂外國話的,懂醫術的,懂鑄造的,還有能鑽研的未知東西的!有想法,有創造的人才!大才都是很有個性的,就說工部嗎?要不是他推廣番薯冬天,今年咱們大明又得餓死多少人?”
朱由校這番話一出,想徹底廢除這科舉製度,不然的話他們千古罪人了。他們就算再是皇帝一手提拔的官員,可他們還有一個更關鍵的身份,那就是他們也是文官集團利益的代表人。
作為清流領袖的韓爌自然知道皇帝的把戲,二十年不動科舉製。換種方式理解那是不是二十年以後大明朝就沒有科舉製度了?
“皇上……”
韓爌剛想張嘴,朱由校立刻揮了揮手,示意其閉嘴。
“諸位,朕的意思也很明確了。朕不是和你們商量,這件事要趕快推行下去。但事緩則圓,韓閣老這推廣新學由你和徐大人率領工程院,國子監共同推廣吧。這樣戶部的錢今年也從真的內帑出。朕決定分彆在南京,北京以無錫成立三所學宮,朕取名為大學。這原先的東林書院就改名成為江南大學吧!駙馬萬煒出任校長。至於金陵和北京兩處的大學就暫時分彆命名為,南京大學,北京大學。大儒張萱,還有孔貞運分彆出任校長。諸位朕的話也說的很明白了。新學堂不僅僅要教導四書五經,中華文化,還要尋覓天下名醫良匠,建立醫學院,工學院,還要建立商學院,格物學院!”
說完朱由校再次一臉微笑的看向了徐光啟
“徐大人,你們工程學院可是一粒粒種子啊!朕要讓他們在大明生根發芽!洋人的那些書也抓緊翻譯,以後咱們不僅僅得學自己的,更得學洋人的。兼納百家所長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