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求全也罷。至少在這兩年的時間裡,能夠給自己換來一片時間,給陝西這個地方謀劃一條出路。
看著外麵碧藍的天空,朱由校知道自己這才是萬裡長征,隻邁出第一步。前麵還有數不清的既得利益集團在等著他呢。他所能做的隻有拔出自己的寶劍,繼續往前衝。
打天下和守天下到底哪個難?這件事就像是什麼是幸福一樣從來不能夠被定義。
或許在更多的人看來,還是守天下更難吧。就像人處在極為潦倒饑餓的狀態,在這個時候哪怕隻能吃上一個發了黴的饅頭,你也會由衷的發出著感激。感謝老天,感謝皇帝。
可真的讓你吃飽飯了,你就不會僅僅滿足於吃。人總是貪婪的,得到一樣之後還會想著更多。
誠然,在這個封建時代。任何的理想隻是被虛假掩蓋的現實。那些張口閉口滿嘴仁義道德的大人,哪一個不是身旁鶯歌燕舞,臉上油光滿麵!比起大明朝那群被曆史掩蓋起來的虛偽的文官,大明朝可還有這被推在台麵上的詬病——宗藩。
不少史書在文章中大肆攻擊明朝獨特的藩王製度。在歸結明朝滅亡的原因之時,甚至不少文章都說到,大明朝滅亡就是被明朝四十萬宗室給活活吃垮了的。可翻開史書細細的閱讀,從中之中我們最能得出一個結論:儘信書,不如無書。
朱元璋所建立的宗藩,並不是等同於曆朝曆代的藩王製度,大明朝的藩王雖然有統兵權可是根本沒有財權和人事權。沒了這兩項權利,藩王隻不過就是統兵的將軍。在大明的曆史中,藩王造反的不少。可唯獨不是隻有其中實力最弱的朱棣憑借著王府的幾百家丁,愣生生的從北打到南。朱元璋留下來的六七十萬精銳。數十名從開國之初便威名赫赫的老將全都敗給了一群初出茅廬的小子。這未免太過奇怪!
所以,單論起來明朝的宗藩乃更多的是護衛皇室,保證中央外在安全的屏障。隻可惜,文官不會容忍這樣的存在。後來隨著中央權力加強,地方的藩王便不適合存在。漸漸的宗藩製度,也就逐漸的忘記了初心,大明朝的藩王更多的變成了一群“豬”。隻能老老實實的在自己這一畝三分地裡,想方設法的從朝廷上多榨取點油水出來。
但是大明朝的宗藩除了多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分布不均。這分布不均不僅僅指的是地理位置上的分布不均,還有資源上的分配不均。
大明朝的河南省,下轄的位置也並沒有今天的河南省麵積大。這麼多年風雨蹉跎,直到了今天這小小的河南府還有九名親王。大明朝的宗藩之中,除了曆代皇帝這個大宗開枝散葉比較少以外,其他的藩王什麼的都像是一個生育機器一樣。在河南這個地方什麼郡王,奉國將軍更多數不勝數。以至於傾儘河南之地賦稅,也實在難以供養大明朝的這些藩王們。
麵對日益龐大的親族,以至於以權謀著稱的老道嘉靖皇帝也不禁感到無能為力。最終在嘉靖四十一年,迫於無奈朝廷在李春芳的主持下修訂了宗室條例。事無巨細的對地方這群能吃能生的藩王進行了嚴格的規定,這才讓朝廷的壓力逐漸小了一點。
但伴隨著又有了新問題的出現,那就是宗藩之間的分配不均問題。李春芳的宗藩條例,巧妙的運用了中國政治智慧,把矛盾進行了轉化。可由於嚴格的體製問題,底層的宗藩漸漸的便成為了棄子,上天無路,下地無門。甚至大明朝絕大部分底層的宗藩連普通的民眾都不如。
上層的藩王繼承了大宗,獲得了數不清的資源。可底層的宗藩卻受製於身份的束縛,沒有任何生產,生活設備。全賴於朝廷每年的那點救濟糧賴以生存。
“大司馬,諸位大人。除了生產建設兵團之事以外。朕還有一件要事告訴大家。”
說著朱由校再次從龍椅上走了下來,看著
“西北奢家,安家犯上作亂的時候。大明朝出了個蜀王,不僅僅坑害我成都軍民,更在大戰之後聚集家丁搶占百姓土地。現在朕來了陝西。在這裡竟然又碰到兩個藩王為了一己私欲,殺害大明朝地方藩王,犯上作亂之事。朕想不明白!朕也想不通。這太宗皇帝的子孫,為什麼在百年之後變成了如今的這幅模樣!”
朱由校用著冷酷的眼神掃視著在場的眾人。所有人都默默的低下了頭,沉默不語。
“秦王,韓王二王罪行滔天,然上天有好生之德。韓王,坑殺宗室,侵占土地,縱容屬下宗藩肆意倒賣朝廷賑災物資。韓王一脈儘數除爵,剔除宗室玉碟。韓王發配鳳陽看守皇陵,其餘參與代賣物資之人儘數斬殺。餘下宗藩,秉持自願原則可加入陝甘蒙生產建設兵團。秦王及秦王一脈照例!”
在場眾人聽著朱由校這冷冷的話語全都詫異的抬起了頭。萬萬沒想到在這個殺人如眨眼的皇帝手底下,這兩個罪惡滔天的王爺竟然還能留下一條命。
隻不過他們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們在這裡開大會之時,西安城外的直道上一批錦衣衛正押送著一輛輛滿載著金銀的馬車緩緩的朝著京城駛去。
“陝西這段時間,朕也接觸了大明不少的底層藩王。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可咱們大明朝現在多少年了!現在宗藩裡麵最少的也是七世了!朕決定,從今日起徹底改革大明朝宗藩製度。這第一點就是,鼓勵大明朝的宗藩放棄自己的身份,加生產建設兵團!從三品奉國將軍以下生活困者,可自由放棄宗室身份加入生產建設兵團。承包土地,變成自由人!可以科舉,可以做生意!也可以自由的在這大明朝的土地上遊走!”
朱由校的話語落下,雖然隻有一條可還是猶如晴天霹靂一樣。不僅僅對於這些文官,哪怕是對於外麵宗室而言也如同一顆炸彈。雖然當年嘉靖就推出過鼓勵宗室放棄身份,參加科考的方法。但這麼多年過去了,朱家的皇族確實不爭氣。
可底層人民太苦了,這這就像是推恩令一樣迫使宗師接受這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