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錢龍錫的疑惑(1 / 2)

“下官在這先恭喜您了!打今個起,咱們就該稱呼您老是錢尚書了!”

傳旨的錦衣衛還沒前腳踏出禮部大堂。一陣玩笑話語便從大堂裡麵出來,立刻讓裡傳出一陣笑聲。大堂之上數十名官員便立刻湧到了今天的主角錢龍錫身旁,表達著自己那虛偽的祝福。

一聲聲祝賀的聲音不斷的在大堂裡麵響起,年愈五旬的錢龍錫今天可謂是“人麵桃花”,嘴角上的笑容從接到消息那一刻就一直沒有放下去過,不停的在給場上的眾人回著禮。

禮部,掌握禮法,肩負外交更還兼管著在這個時代人才最重要的上升通道—科舉。各種職能相互交織,是一個比較務“虛”的部門。這也就使得禮部聽起來更像是一個清水衙門。可實際上在中國傳統的政治格局中,禮部乃是六部之首,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大部。

按照大明朝最傳統的人才培養路線,每一個高級官員的培養幾乎是固定的,像海瑞和陳新甲這樣從舉人身份乾到二品官員的有且僅有兩位。在傳統模式下,士子中進士之後,就是進翰林院或者是在六部觀政。隨後累積一定閱曆之後在派往地方出任知府,布政使等職。等完成這些最基本的鍛煉之後,剩下挑選出來的官員則是就要角逐進入最重要的中央工作。

出任禮部,成為皇子或是皇上的經筵講師則是最快的一條途徑。張居正,高拱……大明朝赫赫有名的首輔基本也都是在這條路上走出來的。

在大明朝內閣更類似於今天的中央書記處,內閣成員雖然首輔決斷為主。但是每名內閣成員也都有自己所主要負責的領域。

吏部掌管人事工作號稱天官。但大明朝很少有吏部尚書兼任內閣首輔的先例。相反的則是看似清閒,實際上在這個講究禮法的時代,禮部尚書則是更多任首輔的主要負責對象。

在這種特殊的人才培養格局之下,禮部作為培養內閣成員,內閣首輔最多的部門。禮部尚書的位置自然而然格外的引人注目。誰出任了禮部尚書,按照大明朝的傳統幾乎是已經預定了內閣的位子。

善於經營關係的大明朝官員們,自然是非常能夠清晰的洞察這一切。

被眾人簇擁著的錢龍錫嘴角上的笑容抑製不住的掛了起來。不停的朝著在場的眾人作著揖,連連道謝。

“各位大人,諸位先生。承蒙陛下的恩典和諸位的抬愛,錢某自知有愧啊!”

“唉,錢大人說的哪裡話。你也是萬曆三十五年的狀元,三朝的老臣。不管是神廟還是先帝都對您的格外的垂青。錢閣老今天做尚書乃是陛下順應咱們滿朝清流之心啊!咱們可都相信,趕明要不了多久,您老啊,就得位列台閣,執掌中樞啊!”

聽著這些阿諛奉承的話,錢龍錫嘴角的笑容更甚。連連揮了揮手。

“孫大人您這是拿我錢某人開玩笑啊!我錢某人論才學不如葉閣老,韓閣老,論品德不如顧大人,魏大人。我如此資質平庸之輩又怎麼能堪當如此大任。如今陛下在西北,我等身為大明臣子自當為陛下排憂解難。錢某也隻能暫時堪此大任,隻帶陛下回京另選良辰,執掌禮部機要。”

錢龍錫看著大堂之上擠滿了給自己祝賀之人,一邊不停一個個回禮,一邊艱難的朝著外麵不斷的挪動著:

“諸位大人,諸位大人。皇上另有聖諭,錢某還得抓緊回家收拾東西,以免耽誤陛下之時。諸位,錢某隻能先行告辭一步。等錢某從朝鮮回來,錢某在請諸位蒞臨寒舍。”

禮部這間小小的庭院裡,早已經擠滿了人,此刻在外麵還有不少國子監,翰林院的清流士子在得到消息之後,上這裡趕。

費儘了千辛萬苦,錢龍錫這才從禮部大堂中湧了出來。今天祝賀的人未免太多,這也讓錢龍錫心中不免的生出一絲懷疑。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無論做官還是做人都講究一個低調。錢龍錫剛剛上任,朝堂內外的清流士子就險些把他們禮部大堂的門檻給踏破了。這要是讓城裡的錦衣衛知道,消息傳到陛下那裡。皇上會怎麼想?

“老王,你等一會找孫居相大人,問他今天這個排場清不清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