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驛站改革(2 / 2)

“好好好,既然諸位大人都在這那朕也省的朕在差人通傳。正好有件事,跟大家商量商量。”

隻是朱由校幾人臉上的笑容並沒有蓋住大堂上緊張嚴肅的氛圍。

“陛下,在論事之前。臣等還想請您和王大人,孫大人,洪大人解釋一下,您們昨天晚上去哪了。”

還沒等朱由校幾人坐下,大堂上的兵部侍郎董漢儒率先站了出來,對著幾人厲聲的說道:

“陛下您和閣老,幾位大人均乃是國之重器。更應該注意安全。你這次出行,沒派大軍護衛,也沒提前派遣錦衣衛士卒清場。如此把自己置身於險地之中,要是和諸位閣老出現什麼意外,臣等該如何對朝廷,對大明,對曆代先皇交待。……”

東海呢還沒說完,早已經預料帶著一切的朱由校連忙將手中的孩子放到一邊坐下,趕忙攙扶起“代表”董漢儒。貼心的扶著他到一旁坐下。

“陛下……”

被朱由校“架在”高處的董漢儒還想要繼續說。

“愛卿你們放心,朕和孫大人他們早就做好了萬全之策。隻是下去暗訪一下。隻有體察民意,方能設身處地的為百姓著想。不過你放心,朕答應你們,下一次一定要和諸位大人商量著來。”

安撫完董漢儒,還沒等其他人開口,朱由校率先用著不可質疑的語氣說道:

“朕昨天和幾位大人,住了住這附近的驛站。說實話,其他的朕倒沒什麼感覺,隻是這驛站的管理上讓朕很痛心。”

眼看群臣已經被安撫下來,朱由校徑直的走到最前麵的椅子上坐了下來。

“大明朝驛站最開始設立,乃是為了更好的溝通天下,傳遞重要軍情。因此每個驛站幾乎都是在重要的路口上,進行著極為重要的任務。昨天朕帶著幾位來到陝西右衛的驛站。驛站不大,編製人數是有十餘人。可朕還幾位大人徹夜觀察。如今這驛站裡麵年輕的驛卒不是跑了,就是被叫去乾雜活了。隻有什麼冒領餉銀之事,朕也不想多說了。此外昨天我們所住的驛站還有一些其他情況。驛站本是公務出行所住,為什麼其他的秀才也能自由居住呢?未免不和規矩了吧!”

說著說著,朱由校的語氣逐漸重了起來,打量著在場的諸多大臣繼續說道:

“朕昨天和今天早上已經和閣老還有幾位大人商量了一番。大明朝這驛站要變,要從上往下的大變。不破不立!如今大明朝的驛站在不變,隻怕朝廷每年所要平白無故花費的金銀更加數不勝數!”

說著朱由校坐了下來,看了一眼一旁的王象乾。王象乾自然也是心領神會,站了出來說道:

“第一,驛站從兵部下轄的兵駕清吏司中剝奪出來。成立交通郵政部全權管理所有驛站。第二,進行收費創收。傳旨內閣和戶部,著手擬定交通差旅費標準,進行嚴格登記落實到個人,落實到每一單子。所有因公出差的進行嚴格的補助。至於其他因私出暫住驛站的,個人自己掏錢消費。第三,對於民夫驛卒不在征調。由內閣和都察院,各個省巡查禦史進行為期三年的嚴格清查。第四,為了擴大驛站積極性,提升驛站水平,動態的對驛站進行考核評星。驛站收入,拋出刨除開支之後,進行三十一稅。並且從開支結餘後,拿出百分之二十留作年終獎。第五,多驛站進行收入考核,經營不善的該倒閉倒閉。”

隨著王象乾話音落下,大堂內寂靜無聲。他們每個人都清楚,皇上和大學士這不是在跟他們商量,而是交給他們執行。或者說是通知他們僅此而已。

隨著一紙奏章落下,大明朝開始了為期數年的驛站改革。作為政策的最先發起地,陝西當之無愧的再次走到了前列。

而這道奏疏在不知不覺間,也挽救了西部銀川的一個衰落驛站。

大名鼎鼎的“闖王”李自成,沒有走上造反路,而是帶領著銀川驛站的驛卒自力更生數十年,創造了一個耀眼的成績。不過這些都將是後話。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