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呼和浩特(2 / 2)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

今天不僅僅朝花和蒙古人非常高興。就連在蒙古人眼中一向子高傲的明朝人,也展現了另一麵,喝的是格外的儘興。不少大明朝堂上有名的“酒狀元”在蒙古人的連番轟炸下,已經飄然沉醉。不由控製的隻能是君前失儀。

塞外苦寒,這醇厚的白酒不過是蒙古人平日裡用來暖身子的東西。久而久之,蒙古的漢子們也都格外擅長飲酒,能飲酒。

一罐罐酒壇丟棄在桌子兩旁,隻是蒙古的漢子們鮮有喝醉。借著酒勁,宰塞攙扶著他的叔叔,帶著在場的十餘位蒙古官員,還有新任的蒙古巡撫薛國觀齊齊的跪在了朱由校的麵前。

“陛下,如今我蒙古再也不是原先的部落,我們蒙古也成為了大明朝的一份子。在薛大人的領導下,我們蒙古正在修築一座座城池開拓這一畝畝良田,一片片草場。曾經這裡是卜石兔的歸化城。如今順義王那個叛徒已經被大明朝的天軍,被大皇帝陛下全部消滅了。我們諸多部落的民眾和薛國觀大人商議,我們要和過去的蒙古徹底的決裂!我們希望陛下能夠給我們蒙古自治區這區府所在起上一個名字!”

說著眾人齊齊對著朱由校叩起了頭。就連一旁的方正化不知道何時,早已經從一旁端來了筆墨紙硯。

已經是醉醺醺的朱由校漲著紅潤的臉,看了看一旁的方正化,又看了看麵前的諸多蒙古人,高興的說:

“看樣子你們都是早有準備,今天朕不給你們起一個新名字,怕是不行了!不過也好。”

說著朱由校拿起毛筆,繼續說道:

“先前在草花五部原來的故地上,朕給你們那新鑄造的城池取名為通遼。通遼,通遼就是溝通原先的遼地。如今這歸化城,這是我們明朝的叫法,你們蒙語叫呼和浩特,朕認為原先的蒙古名字還是不變的好。至於漢文名字嗎?朕認為就是叫歸綏吧!”

說著在眾人的目光下,朱由校筆走龍蛇般的用厚重的顏楷寫下了“歸綏”兩字。

“歸綏,歸隨!既表明了你們蒙古和大明朝一心一體,更說明了你們這座城池的位置。”

說著朱由校看向了一旁的薛國觀繼續說道:

“蒙古人民和我們漢民是一體兩支。你是這兒巡撫,但是在民族大事上你得聽草花大汗的。大明朝的教育,禮法在這兒都要改變,不然蒙古就不能叫民族自治區了嘛。那要是全學我們大明那一套,蒙古百姓心裡頭還是會有怨氣的。不管是蒙古文化還是大明文化都是要取舍的。我說的對不對,炒花汗!”

說著朱由校看向了一旁連連點頭的炒花,隨後繼續又說道:

“你們要參考大明律法,組織適合你們的法律。另外陝西那邊教育也已經開始推廣了,蒙古這個地方既現在遷移過來的漢民族,也有原先的蒙古族,所以就更得注重教育問題。今後你們在開展工作時候,一定要注意兩個民族之間的團結。求同存異嘛!炒花汗,為了讓蒙古人和漢人一樣科考,朕在北京大學還有西北大學都成立了蒙古文化學院,研究你們的曆史,你們的語言。而你們蒙古這邊也得努力,蒙古語和漢語都得學!雙方互尊互助,大明朝才能更好的向前!”

說著朱由校緊緊的握著炒花大汗的手,激動的說道:

“炒花大汗,朕希望在數年之後可見在北京見到第一個蒙古狀元,第一個蒙古大學生,第一個蒙古的科學家,這些可還都得依靠你們努力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