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講:凡所種種,必有因果。
朱由校這三位自小接受皇家教育的三位皇叔,也並非一事無成。在經過短暫的思想準備之後三位王爺欣然接受自己大侄子給自己安排的工作。興衝衝的趕往國子監和翰林院任職。
作為大明朝最主要的人才培養基地,翰林院裡麵是極為無趣的。在這裡所有人都是人中龍鳳,都是一科的狀元魁首。可即便是這樣,許多人終其一生也隻是在裡麵安安靜靜的修書,撰書,讀書。也因此這翰林院對於整天習慣自由自在的三位王爺來說也是格外的壓抑。
相比之下三位王爺則是更喜歡國子監那樣一個熱鬨而又舒適的環境。
國子監這一機構始設立於隋煬帝楊廣,要是討論起來更早則是來源於魏晉時期的國子學。很多時候國子監也被人混稱為太學。乃是中國古代最高的學府和教育管理機構。儘管到了明清時期,國子監的生員來源也更加複雜。有蒙蔭,也有花錢進來的。可儘管水平日益參差不齊,但這所曆經千年的機構其重要性依然不減。在這裡讀書的年輕人對於大明朝來說絲毫不弱於翰林院,這些都是大明朝儲備的進士,都是大明朝的未來之星。
明朝的國子監延續前代。或者說這個機構從誕生以來基本上都沒變過。在明朝國子監的學生們和前代一樣,主要讀《四書》和《五經》。但是在明朝儒學已經初顯僵化,為了進一步宣揚儒家文化,大明朝的這些學生們還有讀上朱子語錄文章組成的《性理大全》。
也正因如此,在這座古老的建築群中除了屹立在最中間的孔夫子牌坊旁,更多了一個朱熹的位置。
酒足飯飽思淫欲,饑寒交迫起盜心。
大明朝的士子們們在這國子監讀書,他們的任務也隻有讀書。讀書就是他們的唯一任務。這也是朝廷對於這些士子的唯一要求。在這裡讀書除了獲得一定的免稅政策,他們更能獲得豐厚的補助。以至於有不少的老秀才,傾儘一生都隻是在這裡讀書。
開明的政治社會也使得人的思想日益開明起來。大明朝的這群讀書人一樣,國子監就是文官最後的壁壘,他們整天在這裡整天談天說地,他們整天在這高談闊論。自詡為靠著讀書改變命運的典範們,怎麼會允許皇家的勢力插足自己人才培養的基地。
所以這樣一則消息在經過人為的放大之後,頃刻間掀起了巨大的波瀾。
在朱由校另一位“帝師”,迂腐的吳宗達的帶領下,三位王爺興高采烈的的走進了這座大明朝的最高學府。隻是一進來這幾位王爺徹底的傻了眼。
“我們要見皇上!我們要大儒來教導我們讀書!”
朱常浩和吳宗達等四人瞪大了眼睛,看著眼前這突如其來的一幕,無不感到一種錯愕和驚恐。
而國子監的後山上,此刻的山頂正藏著幾個人無比熟悉的影。畏畏縮縮的在偷窺這國子監裡麵的一舉一動。而站在最前麵的赫然便是孫居相。
人群鼎沸,躁動和不安立刻彌漫著吳宗達幾人。他無力的拽這一個又一個想要往外走的青年,隻是這群已經躁動起來的士子們,沒人會理會眼前這個老頭的哀求。在他們看來此刻他們所做的是無比正確的事情。
“不好!快!快報告給皇上!”
看著這一個個士子快速的往著外麵走去。吳宗達無奈而又彷徨的大聲喊道。入仕多年,也讀書多年。他對這一切太清楚了,他自然也知道這樣一群人衝出去所產生的後果。
“不!吳大人眼下最重要的還是追回這些個士子們,這件事可大可小你吳大人應該明白。隻是本王不明白,本王也更想不通!為什麼我們三位一來就搞出這樣的事情!吳大人,我現在終於知道陛下為什麼怕我們來了。這件事過後國子監也好好反省一下了。千萬可不要再被人當了刀子。”
在這樣危急的時刻。瑞王再次展現出了他的魄力。看著慌亂的吳宗達,還有自己的那兩個弟弟立刻果斷的吩咐道:
“朱常瀛你立刻去京城。把這件告訴陛下,請陛下拿主意。吳宗達,立刻召集國子監所有的官員們,趕快出去一定要搶在他們前。一定要記住不管怎麼樣,一定要以安全為主!你立刻去通知劉文炳,李邦華,孫承宗三人讓這三位大人立刻趕往正陽門!”
隻是這一切已經超出了瑞王的控製範圍。這位剛剛上任的藩王,看著越來越多的人群無奈而又彷徨的向著前麵跑去。
這樣熱鬨的場麵自然也是吸引了無數京城裡麵百姓的注意。許許多多充滿著好奇心的百姓也緊跟著這些個“未來的狀元”,抱著湊熱鬨的心態走出了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