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君權神授的時代,皇帝便是這世間名義上的最高主宰。是所謂的人皇。所以,有關於皇帝的一切,既是那樣神秘,又不斷的勾引著他人浮想聯翩。
對尋常百姓來說,皇城裡的消息不過是一個樂子,不過是茶餘飯後閒談的話題。可對於“久經沙場”的官員們來說,那裡則是關乎著他們的前途命運。能提前知道消息,就有了提前應對的可能,就能先一步,立於不敗之地。
官僚製度發展到了今天,是生是死依然還是在那座富麗堂皇的宮殿裡。
皇城裡突然增兵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快便傳遍了大明朝的朝堂之上。種種事件太過突然,這也更加引起朝堂之上的大臣對皇宮裡麵正在發生的事情的強烈好奇心。
有留心者,不由得想起在朝堂,在政壇上鮮有名聲的皇後。仔細算一算日子,皇後張嫣的確應該是在這一段時間臨盆。
皇宮裡麵這樣重大的事件,這怎麼可能少的了他們文官的參與。要知道張嫣所生的可並不隻是她和朱由校倆人的愛情結晶。要是張嫣這次一下生出來一個大胖兒子,那這小孩可幾乎可以確定就是他們未來的主子,是隻要這個孩子能夠平平安安的長大,就憑嫡長子的身份一定就是大明朝的下一任皇帝。
畢竟明朝開國之初,朱元璋深感元朝禍亂之多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在接班人的問題上。於是,這位大明朝的開國皇帝,為後來立下了萬世不變的繼承人選拔標準:有嫡立嫡,無無嫡立長,無嫡無長,則選皇室宗親血脈過繼。有了這一套標準,哪怕你是皇帝可也沒有理由亂搞。
母憑子貴畢竟隻是偶然,大多數的時候還是子憑母貴。一旦張嫣的這個孩子順利成長,就憑借皇後和皇帝這天天你儂我儂的樣子,那這個孩子可以說,就是大明朝有史以來地位最為穩固的太子之一,其地位穩定程度將並不亞於隻有自己的明武宗朱厚照。畢竟在大明朝這麼多代皇帝裡麵,真真正正是由太子身份繼承大統的不過隻有五個人。
皇子的降世,無疑相當於又一次政治洗牌。謀劃將來,能夠自幼年伴隨君王讀書,想必曾經的張居正和現在的孫承宗,便是兩條上下限的出路。
皇城裡麵緊鎖著消息一言不發。這可忙壞了朝堂上的大臣們,皇帝越是沉默,這對於大明朝堂上的官員越感到惴惴不安。
權利的渴望者,在改變命運機會的麵前,幾乎選擇動用了一切手段。他們想方設法的想要從皇宮深處得到這裡麵的消息,可一個個原先對他們極為恭敬,為金錢不惜出賣任何情報的小太監,現在全都閉口無言,推脫不見。
“皇後到底生沒生,生的到底是兒子還是女兒,還是說皇城裡麵發生了什麼意外……”
走投無路之下,文官們將獲得消息的來源投向了英國公那裡。“大明常務副皇帝”肯定會知道皇城裡麵所發生的一切。
“爺,您還是先散了吧!實話不瞞您,今天你已經是第二十三個登門的官員了。”
張維賢府邸裡,管家看著有是一個穿著紅色袍服的官員,一臉無奈的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