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任何朝代,任何皇帝在登上帝位,執掌天下之前,所做的最重要一件事便是祭祀。
中國人不同於西方民族,中國人有著很深的家族情懷,血緣紐帶。這是銘刻在每一個中國人骨子裡的記憶。自己的祖先,何嘗不是中國人自己的一尊神靈,祭祀祖先何嘗不是為了,讓自己的祖先保佑自己的平安順遂。
作為一名君王,對祖先的祭祀更上升到了國家高度。中國是一個講究禮法的國家,而禮法的關鍵便在於銘記在每一個中國人骨頭深處的血緣紐帶。祭祀祖先的同時也是喚醒銘記在骨頭深處的紐帶。
哪怕是在荒誕不羈的君王,在每年伊始也會親自來到太廟祭祀自己的祖宗。在中國的史書上,萬曆皇帝可以說是被罵的最多,任何理由都有,什麼寵信後妃,什麼親信佞臣……可唯獨一點從來沒有出現過。三十年不臨朝的萬曆皇帝,每年新春伊始也總會在太監的陪伴下,來到皇城太廟,親自告祭自己的列祖列宗。
朱常洵同樣,為了給自己得到更強大的“官方”背書,為了彰顯自己起兵造反的合理性,登上帝王的第一件事,就是趁著這新春伊始登上南京城旁的明孝陵。在朱元璋的陵墓前,擺上三牲,親自誦讀文書,宣布自己的合法性。
在新生的朝廷中,祭祀孝陵成為了頭等大事。為此文官中的傑出代表楊漣,南京禮部尚書,掌詹事府,新朝大學士,黃汝良等親自執筆,僅僅隻用了一天的時間便將一篇洋洋灑灑的祭文書寫完成。
清晨,南京城裡麵飄散著陣陣薄霧,前幾天的血腥味還沒有完全散去,街道上更是人影綽綽。可一大早上,一大批穿上了嶄新戰甲的士兵,便快速的占領了整個街道。
從南京皇宮到明孝陵這一段路上,早已經提前撒上黃土,無數的兵丁皂吏穿梭在街道上,護衛著這裡的安全。
一聲聲優美的音樂伴隨著天上的太陽,緩緩的出現在南京城的街道上。在這一聲聲雅樂的後麵,便有有六十四名力士抬著的皇帝龍輦。
龍輦中朱常洵穿上了明黃色的龍袍,戴上了金絲編織而成了翼善冠,眯著雙眼。表情既莊重又顯得極為祥和。
……
明孝陵朱元璋的神道墓碑前,早已經擺上了供桌。一旁正有數百名兵丁在不斷的巡視著。
“太祖爺,小的是世世代代伺候您老的李智,今年春節小的們對不起您老了,您怕是享受不到人間的饗火了。您老也不要怪小的們,要乖就怪福王,怪魏國公,這一幫子王八蛋要造皇上的反,我想就是您老人家活著也一定不會允許這樣一群畜生來看您老!”
說著孝陵衛的指揮使李智朝著遠處的太祖陵跪下虔誠的磕了三個響頭,站起身子,拿起戰刀看著身後一群跪在地上的兄弟。
“兄弟們,咱們是守護太祖他老人家安寧的,今個這幫子亂臣賊子想要擾了太祖老人家的安寧,我李智絕對不會允許。今個咱們可能會死,我也不強求你們,怕死的回去,我李智和留下來的兄弟絕對不會說什麼。”
“指揮使你這說是什麼話,兄弟們哪一個不是為守護太祖安寧而加入孝陵衛的?怕死,怕死我們就不是孝陵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