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改朝換代”風此刻正在大明朝最富庶的地區,開始席卷。
儘管朱常洵的登基是這麼的滑稽可笑,可是在南方老牌家族的支持下,在南方士大夫的支持下。這場“倒戈”的政變還是快速的蔓延在長江以南的地區。再這樣的時候,許許多多的大明朝文官,士大夫,乃至於傳統的武將開始拋棄了他們遠在北京的皇帝。朱常洵隻是派出小太監,帶著一張薄薄的黃紙,整個江浙地區近八十個縣城的官員,全都選擇跪奉新的君王。
統一中原是刻在中國人骨子裡的東西。僅僅守著長江天塹,過著安穩度日的君王,注定要被史書所唾棄。
北伐!像朱元璋當年一樣打下整個大明朝的疆土,成為了新朝廷凝聚人心的重要力量。
朱常洵登基的那一刻開始,這個新的大明皇帝的第一封“全國聖旨”,不再是免除徭役,釋放囚犯,展現自己仁義君王的一麵。朱常洵第一封大誥,就是清清楚楚的告訴天下人,他朱常洵要做大明朝的唯一皇帝,他要派遣手底下的大軍北伐!
新朝廷的官員們在籌備北伐的同時,也並沒有忘記南方廣袤的土壤。江南的士大夫,大部分依靠的是商業起家,對於傳統的農業並不感興趣,可是在貧瘠的西南,那裡也有著僅有的吸引他們的土地。
一艘小船攜帶著一封聖旨,幾箱金銀緩緩的沿著長江,前往武漢。
隸屬於湖廣行省的武漢,在戰略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聯通中國南北的特大城市,這裡不僅僅有著豐富的商業資源,更有著數不清的農業供給。
江南產糧少,隻有太湖流域水田是少數糧食高產區。可就在長江上遊,湖廣卻是全天下最重要的糧倉。湖廣的水田,供給著大明朝無數百姓的口糧。
蘇湖熟天下足。在這樣一個亂世之中,戰爭所比拚的就是資源,誰掌握了最多的資源,誰就能成為了笑到最後的贏家。
對待這一次的武漢之行,可以說南方也是誠意滿滿。除了高官厚祿,封妻蔭子這樣傳統的手段外,在出訪的人員上南方也是做了很詳細的準備。這一次不僅僅有徐弘基作為信任的趙之龍,還有在大明這昏暗的官場上少數背負著賢名的侯恂。
江南的士大夫們很支持南方新朝廷,對於那群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新朝廷的官員們幾乎沒什麼可擔心的。
仗義每多屠狗輩,無情多是讀書人。誰能給這幫子地主老爺,走私商人帶來足夠的利潤,誰就能夠獲得他們的支持。
可是他們在猖狂,他們手底下沒有兵!亂世之中,誰有槍杆子,誰就真道理。
在南方尤其是靠近西南一帶,北麵的小皇帝可並不是毫無根基,至少湖廣裡麵還有不少的軍隊是忠於朝廷的。
經過近十天的跋涉,趙之龍一行人終於是來到了湖廣總兵府。
現任的湖廣總兵官,也是被完全改製出來的湖廣司令員叫杜文煥。
在前麵平定奢安之亂時,這老兄弟已經出場。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原先的湖廣總兵還在湖廣。而當初比自己小,甚至是和自己同一品級的幾人,秦良玉,魯欽,甚至是後起之秀的秦邦屏,秦民屏卻早已經超過了自己,最差的也和自己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
杜文煥是一個複雜的人。在此之前,可以說杜文煥是大明朝行伍之中一顆冉冉升起的紅星,甚至有希望成為大明朝的“第二個李如鬆”。都督杜桐之子,總兵杜鬆之侄,家族的蒙蔭,讓他有了更加便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