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來,終於到了立冬的時候,家家戶戶開始準備年貨,到處都洋溢著喜慶的味道。
張二發終於寄回了過年錢,楊玉拿出信封裡的一百元,心裡一陣欣慰,想著能過一個好年,可以給幾個孩子買過年新衣服了。
她以為這隻是給她們的過年錢,然而等讀完信後,臉色沉了下來,信裡張二發提到,這一百元除開過年錢,還包括了年後孩子的學費。
意味著年後的學費錢,將不會再單獨打錢回來,讓楊玉省著花,過個好年,再給孩子買幾套新衣服。
楊玉讀著讀著就笑了,每次都讓自己省著花,可這根本就不是省著花的問題,一個孩子學費就要五十元,還要買年貨,買新衣服,還要添置一些必要的家用東西。
這單薄的一百元,連三個孩子學費都不夠,那還有多餘的錢過年?
他倒是一句簡簡單單的省著花,就能高枕無憂了?還讓自己過好年,買新衣服,就那麼點錢,自己拿什麼買,拿命買嗎?
他以為這一百元,可以買很多東西嗎?這一百元是萬能的嗎?取之不儘用之不竭嗎?
楊玉再一次把手中的信撕個稀巴爛,她還以為張二發轉性了,知道責任,知道心疼老婆孩子了?
自己真是可笑,怎麼還能期盼他轉性呢?他根本就不關心她們過得好與壞,根本不關心她們的艱難與否。
看著他每次在信裡的虛情假意,楊玉都懶得再看,甚至都不想給他回一言半句。
楊玉看著豬圈裡兩頭已經肥圓的豬,心想還好自己提前喂了兩個豬,不然光靠張二發,怕是年味都聞不到。
隻是用兩頭豬換孩子的學費錢,過年就吃不上殺豬飯了,這才喂上的豬,終是連殺豬飯都吃不上,楊玉又一陣不甘心。
看著其他家,都在忙著殺過年豬,一群人圍著歡歡喜喜的樣子,楊玉是羨慕的,同樣三個孩子也是羨慕的。
這天張母家也殺過年豬,一大早吃過早飯,就圍了一群大人和小孩看熱鬨,嫿嫿帶兩個妹妹,也趕去湊熱鬨。
到了那裡,發現三媳家的張盛和張雨,還有四媳家的張金也來了。
看著嫿嫿她們過來,隻有張金熱情的跑過來喊道“嫿嫿姐!雅雅姐!三姐!你們總算來了,等你們好久了,今天奶奶家殺過年豬,等會我們可以吃豬肉了!”
張金向來嘴甜,又特彆喜歡和心心玩,於是便對她們三姐妹很是熱情。
嫿嫿和雅雅比她年長幾歲,耍的東西不一樣,隻是微笑的朝她打過招呼,便往裡麵湊熱鬨去了。
心心和張金同齡,平時經常一起玩,等嫿嫿和雅雅走開後,張金便上前一步,一邊拉過心心,一邊高興的說“三姐!走,我帶你去那邊,你不知道奶奶家的豬可肥了!”
張金是她村子裡,唯一的好朋友,看著這個又是自己堂妹,又是自己好朋友的女孩,那高興的樣子,心心也一陣歡喜,眉開眼笑的跟著她往裡邊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