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驗證一下(2 / 2)

沈旭東愣了一下,然後道:“就是感覺自己挺好笑的…”

“你才感覺到?我跟你說像阿謀、楷爺那幫人就叫主流大導演,我問問你,什麼叫主流…”

“不知道…”

“主流就是體製?尤其是搞文藝的,混進體製內,那幫人根本不需要我們這些人的意見!他們長年在圈子裡混得風生水起,參加寫作筆會、集體采風、專業研討會、作品品鑒會,通過換稿,內部推薦占據文藝版麵,著作等身、名聲斐然…”

沈旭東愣了一下:“可是…文藝座談會明確說了…”

“那是以前…”趙林轉移話題:“我跟你說,過段時間會有很多前輩們帶著我們一起做項目…”

“那咱們也算入圈了?”

“算個毛…”

“你倆聊什麼呢?”

宿舍老二廖高翔推開陽台大門,手裡也拿了一包紅塔山。

“…我猜老四應該是被打擊到了。”

接過廖高翔遞來的煙,趙林海很乾脆地把沈旭東剛才問的問題說了一遍,末了補充道:“估計是被一些消息刺激到了!”

“是嘛?”

“…對,我今天下午在跟人討論劇本,他堅持認為你就算寫得好沒用,必須要認識人…我不服氣…”

“他說的是實話,咱們國內就是這樣…”

沈旭東急了:“那…我學戲文係乾嘛?”

“慢慢混唄…”

老三也進來了:“我跟你說,旭東,咱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接項目,然後混資曆…”

老三是京城本地人,也是演藝世家,北影廠的,叫趙新:“咱們這個圈子,重要的不是才華,而是人脈,你想要出人頭地,最關鍵就是認識人!”

“我才不信,喬治·盧卡斯一部《美國風情畫》賺了…”<b

r>

“那是國外!”

“其實國外國內都一樣,喬治盧卡斯怎麼拍《美國風情畫》的?他的第一部大賣的作品製作人是誰?”

“弗朗西斯·科波拉…”

“對嘛,沒有科波拉,他靠什麼打動投資方給他拍攝資金?”

沈旭東前段時間看了喬治盧卡斯的個人傳記,就叫《喬治盧卡斯》…

是趙林海推薦他看的——了解一下國外大導演的人生經曆。

不了解還好,看完喬治盧卡斯的傳記,越覺得這個人神奇:盧卡斯在少年時代的理想是當一名賽車手,對電影興趣不大,然而在高中畢業的前幾天,他出了一場車禍,傷勢極重,卻神奇的死裡逃生,然後就對電影感興趣了!

考入南加州電影學院後,第一堂電影課上就一鳴驚人,接著假期去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打工,結識了弗朗西斯·科波拉——後來以《教父》係列聞名全球的大導演。

當時科波拉在好萊塢已經小有名氣,他不僅把盧卡斯招募進了自己的電影劇組,還幫他找了個寫劇本的活,盧卡斯寫好劇本後,又親自做導演,把它拍成電影,雖然沒什麼票房,但口碑不俗。

幾年後,盧卡斯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盧卡斯電影公司,然後用78萬美元和57天的時間,拍攝了《美國風情畫》,這部電影斬獲5個奧斯卡獎提名和1.15億美元的票房收入,還有高達5588萬美元的錄影帶的租金,成為電影史上投資回報比最高的電影之一。

或許沒有之一!

這部電影的製片人就是弗朗西斯·科波拉…

這麼說吧,《美國風情畫》成功,媒體基本都在盛讚科比波拉慧眼識珠!

“人家的電影、電視劇直接麵向觀眾,我們呢?我們的第一關是過審,然後是圈內評價,最後才是觀眾…”

聽到這,沈旭東咽了口口水,呐呐自語:“…那我開學那段自我介紹豈不是很搞笑?”

“你才意識到?”

“不錯了,一個月就醒悟了,說明老四還是很有天賦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