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李保田、王崗、張果立演過一部家喻戶曉的電視劇叫《宰相劉羅鍋》,大概就是根據《君臣鬥》改編的…
好吧,其實是TVB的《戲說乾隆》火爆大江南北,BJ天寅影視藝術策劃中心的張國軍想著做一部類似的,於是找來張和平、秦培春、石零等編劇,走訪民間收集關於劉墉和珅乾隆之間的民間傳說,經過大家的努力,終於完成劇本,因為電視劇裡調侃意味很多,劇情脫離曆史,有的故事並不存在,隻是民間傳說,為了避免被觀眾謾罵,電視劇的片頭出現了“不是曆史”的字樣…
這個劇很牛逼,找來了馮驥才做藝術監製!
更牛逼的是出品方是紅塔集團…
“《紀曉嵐》是之後做的,算是跟風…”
確實,《宰相劉羅鍋》這部劇與後麵“隻反貪官,不反皇帝”的《康熙微服》《紀曉嵐》之類的劇最大的本質區彆就在於,這部劇以表麵上的戲說做馬虎眼,直接地赤裸裸地把矛頭指向皇帝,告訴觀眾這樣一個鐵的事實:皇帝其實和貪官是完全一夥的,整部劇劉墉表明上一直在和和珅鬥,其實就是一直在和乾隆鬥!因為和珅的後台老板就是乾隆!
《康熙微服私訪》、《紀曉嵐》則完全站在封建道德的立場,為皇帝歌功頌德——也就是一千年前水滸傳的道德觀:“皇帝永遠是好的,壞的是下麵的奸臣!”
不過重點不是《劉羅鍋》,而是和珅,張果立道:“我覺得所謂和珅貪汙2億3000萬兩白銀純屬扯澹,哪有那麼多白銀讓他貪汙?嘉慶抄他家時搜出了300萬兩白銀,即便按大臣所說和珅家產要乘以十,那也才3000萬而已!”
“和珅發跡到倒台,總共不過二十餘年,你跟我說他在這二十多年裡積累了超過大清國十年財政收入的家產,我是不信的~”
“旭東有什麼看法?”
沉旭東想了想道:“富可敵國是假,禍國殃民是真!貪官汙吏的真正危害並不是簡單的經濟層麵,而是嚴重損害政府公信力,敗壞社會風氣,從而對國家造成根本性破壞,乾隆後期,白蓮教叛亂曆時九年,遍及川陝楚豫四省,規模達十餘萬,而清廷為鎮壓起義,窮儘16省數十萬兵力圍追堵截,耗銀兩億兩…雖說跟和珅沒有直接關係,但他絕對添了一把火!”
張果立眼睛一亮:“…喲,你對這段曆史有想法?”
“沒…我隻是大概看了一下…”
千萬彆邀請我去《鐵齒銅牙紀曉嵐》…
《紀曉嵐》拍到第三部,水準就大幅度下降了!
剛好,馬上要拍攝的就是第三部…
聽說是主編劇鄒靜之感覺太累了,采訪時候說了‘以後隻想寫搞笑方麵的,不想寫針砭時弊的了…’
再加上杜小月換成了陸琳琅…
好在張果立沒有提這個,而是問趙寳剛:“寳剛怎麼不說話?有心事?”
“…沒…你們聊你們的,我不愛說話!”
……
趙寳剛當然有心思,他剛拍完《夜雨》,又名《和小姐同居的故日子》…
故事很簡單,就是片名,和小姐同居…
女主角是個小姐!
原型就是…天上人間的一個小姐…
這玩意拍是能拍,上哪找播出平台?
趙寳剛導演的,所以呢?
當然啦,《夜雨》的故事其實挺好的,女主角很慘的——誤入歧途的女孩子基本沒有什麼好的出路!
為什麼趙寳剛不拍海鹽劇了?
寳剛有自己的公司了,海鹽也有自己的公司,這就牽扯到利潤分配問題了!
肯定是沒談攏…
王老師提議:“你要是愁劇本,讓旭東給你寫一個!”
趙寳剛笑了笑:“我對古裝劇沒什麼想法!”
“…趙導,我正在寫一部小說,主角是一群八零後,剛剛畢業…”
趙寳剛接茬:“80後?我一直很反感這個詞…不是說反感年輕人,而是反感媒體按照年代劃分…80後跟我們有什麼區彆?”
“應該還是有的,80後這代人基本都是獨生子女,我們考慮東西比較…自我,人是物理實在的,交流是麵對麵的,欲望是落實到身體來執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