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劇本編撰永遠是三幕式。
隻是不同的大師將這三幕劇劃分得更為細致。
好來塢著名的“斯奈德節拍”將電影結構分為14個部分。
開場畫麵、主題呈現、鋪墊、推動、爭執、第二幕銜接點、B故事、娛樂遊戲、中點、壞蛋逼近、一無所有、靈魂黑夜、第三幕銜接點、終場畫麵…
被奉為聖經,一堆製片公司都學,然後…就模板套路化了。
所以,好來塢大片都是那種看到開頭就能猜到結局的東西…
《山村狐妻》也是三幕,隻不過跟斯奈德節拍不一樣,它是五個故事引出最終真相…
其實它跟《興安嶺獵人傳說》一樣,都是從民俗傳說、民間故事入手,最後把主題指向讓人意難平的“人性本惡”上麵。
《興安嶺獵人傳說》把故事分為“妖言、相思、因果”三個部分。
《山村狐妻》直接講了5個小故事,每個故事都能自洽,最後又回歸到一個整體中…
民國年間,一場大雨困住了準備渡河前往喇叭溝唱紅事的戲班子。雷雨交加的夜晚,與戲班子一同避雨的竟還有殺人如麻的山匪、身份不明的巡捕…
這個時候,隊伍裡最年長的瞎子講起了他曾經聽說過的關於狐仙的恐怖故事。
之後每個人跟上,說的也都是狐仙的故事…
但同樣一個故事,不同的人來講,卻有不同的版本。
瞎子說的是一個戲班子去村裡做紅事,突然陰風陣陣、怪聲連連,班主抽風,大家四散逃跑,遇到了釣魚的狐仙,狐仙吃掉了王石頭的腦袋。
賣藥的則說謝家是個爛賭鬼,輸了錢,跟人去狐狸洞偷香油,被狐狸仙審判,要求取一個女狐為妻,老謝捧著靈位迎親。
殺人犯講故事:自己跟師傅是道士,來到謝家大車店,發現院子裡有很多羊,原來都是村民變得,村中有妖怪,老謝被妖怪附身,師傅鬥妖怪戰死,扒了妖怪3層皮,妖怪還剩2層皮,每層5年功力,15年後,妖怪會來複仇…
當然,他是在扯澹,主要增加恐怖色彩…
畢竟恐怖片嘛,沒有鬼神之類的,很難營造氛圍…
其實,他們說的都是山村裡遇到狐妖附體的人,那個人把村子裡所有人都變成了羊,一個個宰殺。
主題都是關於那個狐妻,主題都是關於那個山村裡有妖怪。
然後,殺人犯逆襲,站起來乾掉所有人。
這個時候,這部劇就從一部俗套的恐怖片,變成了一個讓人不寒而栗的懸疑片!
殺人犯說出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村子遭了旱災,有一戶姓謝的人家相當有錢,為了防止村子裡的人餓死,謝家人免費給村子裡發放了三年的糧食。
可是後來旱災結束,謝家人不給村子裡免費發錢發米了。
村子裡的人就惦記上他們家了。
殺人犯聯合了另外一個賭徒,打算設計綁架了謝家未過門的媳婦,來勒索錢財。
原本他們的計劃沒有想要殺人,可半道上謝家的未婚妻醒了,為了阻止她逃跑,殺人犯和胖子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掐死了她,而為了掩蓋自己殺人的事實,殺人犯對現場唯一活著的見證者說道:“你給我記住,人是狐妖殺的,要是我聽到彆的信,我肯定殺了你!”
謝家男人很愛自己的未婚妻,乾脆抱著靈位成親。
於是,一個關於狐妻的謠言就誕生了…
而且經過戲班人、賣藥商人等各路人馬的流傳,這個謠言居然有了無數個版本。
至於事實的真相,居然就這麼被一個狐妻的恐怖故事給掩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