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一群所謂的‘專家’整了個‘張藝某電影分析’的研討會…
然後,一堆標題出來:《英雄》、《十麵埋伏》有失張藝謀水準;
張藝某過於走形式為錢低頭,學者開罵不留情;
文化界“討伐”張藝謀,稱其作品缺少想象力;
對了,還有‘《英雄》是張藝某文化戀屍癖集中地體現和爆發’;
哪有什麼文化界,這個研討會,其實是某整形醫院開業做的宣傳…
發表聲明也都是一些整形專家之類的,即便有文化界的,也都是些邊緣人物!
擺明了,炒作!
一堆跳梁小醜為了博出位,無所不用其極…
但媒體願意報道,於是,造成一股全民聲討的浪潮!
即便之後的《千裡走單騎》質量不俗,也有《投機分子張藝某的精彩博弈》之類的文章流傳出來…
那段時間,批評張藝某是主流嘛!
但這個事對《失孤》來講是好事。
媒體根本不關心《失孤》的題材是什麼,他們隻想報道你跟張藝某導演的正麵對決!
就算知道《失孤》的題材、類型根本不可能賣的過《十麵埋伏》,依然要炒作一波…
誰知道下次正麵開戰是什麼時候?
院線也願意配合營銷、宣傳…
有熱度才有人關心,有人關心,才有人買票嘛!
一年到頭就指望幾部有熱度的片子賺點錢…
當然,沉旭東並不知道這些,他隻知道《十麵埋伏》差評很多,目前的局麵對《失孤》有利…
馮曉剛很了解這些,所以,采訪的時候,他儘量不提《十麵埋伏》——即便不提,媒體也會報道!
就沒想到沉旭東會說什麼‘至少三千萬票房’這種話…
直接把他的心裡話說了出來!
表麵上很生氣,實則暗爽不已…
……
之後的宣傳,媒體、記者都提到了3000萬…
當然啦,主角變成了馮曉剛,畢竟他是導演!
彙合後,最開始,沉旭東出風頭的機會不多,但…第三場開始,記者們就更願意跟他聊了!
因為他說的話有意思,而且有邏輯!
“三千萬這個數字指的是觀影人次過百萬,我覺得以馮導的號召力,百萬人次還是沒問題的…”
“有網友說‘《失孤》’這種題材不應該讓馮曉剛這種三個影片導演來執導,您覺得呢?”
“恰好相反,我認為馮曉剛導演是最合適的,一部揭露社會嚴重問題的電影,大部分觀眾關注到它,不會是它的藝術高度,而是它的傳播廣度。
商業化意味著更多地考慮觀眾,那麼它無疑更通俗、易懂,易於入口,這代表會有很多人買它的賬,這才是這種類型電影最需要的。
它需要被更多人看到、被更多人談及,越多越好。讓彆人正視、重視拐賣兒童問題才是《失孤》最大的使命。”
“消費苦難?那照這麼說,根本就不應該有電影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