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馬引發很多人的共鳴,這回網友們主要在天涯論壇噴:
“我特討厭第六代所謂的偽紀錄片電影,感覺特可惡,他們所表現的是現實生活,是在導演腦海及思想上反映的產物,來源於生活,又不同於現實生活,是現實的映射。
導演是通過鏡頭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的,就像作家寫書一樣。
紀錄片的最起碼的要求是真實,儘量真實!拿著紀錄片的要求來比照有虛構成分及表現相對集中人和事的電影,其結論可想而知…”
“這幫導演就是賣的!號稱拍的是麵對底層人民的電影,我艸!你拍了一部底層的電影給外國人看,哪個中國底層見過你的電影?哪個中國底層看了你的電影,能明白你說的是什麼?踏馬的,回到國內,誇獎的也都是你們圈內人!普通觀眾誰喜歡?”
“電影隻有爛片和佳作兩種分類,第六代大多數作品都是爛片,我說的!”
“我到想知道《傑出公民》的成色…”
“17號上映,一起去看看唄,檢驗一下!”
“同去,同去…”
就這樣,因為《楊嵐訪談錄》,《傑出公民》有些未映先紅的姿態…
自然,威尼斯傳來的稿子閱讀量也大漲。
當然,媒體還是比較靠譜的,標題基本都是‘《傑出公民》閃耀水城,影評人盛讚…’之類的,並沒又言之鑿鑿‘必拿金獅’、‘劍指金獅’啥的…
倒是陳導明的表演被各種稱讚,國內媒體各種暗示加冕影帝之類的的…
……
“這個角色很有戲劇性,我也問過編劇,包括導演也問過編劇,男主角丹尼最後的微笑是什麼意思…”
“是什麼意思呢?”
陳導明在接受《南方都市》的采訪…
“我的想法是丹尼再次消費了自己的故鄉,所有一切都是他虛構的…導演
也是一樣的想打,不過,編劇沒有明確表態…他覺得這個看觀眾的理解就好了!”
“我看了電影,感覺…整部戲話劇感有點重,主要靠對話撐起劇情…”
陳導明有點意外的看了看采訪的記者,讚許的點了點頭:“這個本來就是一個話劇劇本,我聽旭東講,是他老師布置他的任務,讓他寫個話劇…後來覺得我很合適戲裡的角色,又改成了電影劇本…”
“所以這個戲是編劇找得你?你找的導演?”
陳導明點頭:“對,我看上了劇本,主動找的投資還有導演…”
“所以,重要的是編劇?”
“…你不是看了電影嘛?能感受到吧?”
“…編劇是沉旭東吧?”
“…對,怎麼了?”
“我們一直想約他的采訪,但他好像不在…”
陳導明笑了笑:“他好像認識了幾個人…正在聊天呢!”
嗯,沉旭東確實認識了幾個人,陳可欣還有杜琪峰…
他倆都是來威尼斯賣片子的,陳可欣帶來了《三更2》,杜琪峰則有《柔道龍虎榜》…
這倆部都是展映單元,主要是為了吸引片商。
畢竟香港市場根本保證不了回本,如今港片又失去了東南亞市場…
是他們主動找的沉旭東,開口聊的都是《放映室》…
《放映室》,雖然隻是一檔影評類雜談節目,但真的推廣了香港電影影史。
陳可欣見到沉旭東,就誇了《放映室》:“你說的很多事情,其實我都不知道!”
“啊?比如呢?”
“比如成龍一家的事情…還有成龍拍過風月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