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蘭是很有好的作家。
沉旭東買過她的一本小說選,聽人說過須蘭像張愛玲…
《紅檀板》《櫻桃紅》,神韻有個六七成像,但苦於虎頭蛇尾,而且模彷張愛玲冷眼看人生的一些“閒筆”有些用力且刻意了,不夠天然,故事也不夠精微…
《閒情》次之。
至於《銀杏銀杏》和《石頭記》,跟其餘幾篇站在一個集子裡,實在應該自慚形穢…
在小說集八篇小說,《銀杏銀杏》和《石頭記》被視為須蘭的處女作。
所以,須蘭是有才華有天賦的,不知道潛心寫作能取得什麼樣的成就,但她好像不寫了…
後來好像做過一段時間的編劇,《投名狀》就有她的參與…
沉旭東點頭:“我讀過《銀杏》,有點《胭脂扣》的感覺…”
“你看過,那太好了…”
俞妃鴻把自己跟《銀杏銀杏》的緣分講述了一遍…
無非是年輕時候讀了小說,很有感覺,買下改編權,準備拍成電影…
對了,還改了名字:“叫《愛有來生》,是王碩起的名字!”
“碩爺嘛…我能看看劇本嗎?”
……
《愛有來生》,很慘的一部電影…
據說4000萬成本,票房不及200萬!
怎麼算都血虧!
其實,這部電影具備了所有大紅大紫的條件:唯美,悲劇,人鬼癡纏!
而且,編劇是王碩、趙趙;
攝影是《春光乍泄》的黎耀輝;
電影剪輯是人稱“江湖第一剪”的林安兒;
錄音指導是香港金像獎最佳音效獎得主的王丹戎,服裝設計是國家一級舞台美術設計師莫小敏…
皆是有頭有臉人物,隨意拉出哪個來,都能獨擋一麵。
但…這個故事太平澹了,重在複雜的心理活動,其實根本不適合做成電影…
《愛有來生》故事特簡單,應該是清朝末年,有對兄弟是一夥馬賊的領,弟弟叫阿明,某天他偶遇一女子阿九,心中喜歡,就直接搶了帶回了寨子。
阿九似乎非常怕他,一直寡言少語,即便倆人成親也沒有好轉。
阿明並不氣餒,隻想用真心化解對方的怨恨。
就這樣過了一年,阿明忽然現,無論自己怎樣努力。都改變不了現狀。心灰意冷,他選擇剃度出家。
阿九又莫名其妙的跟隨,在廟外的破屋住下,每日為他烹茶做飯。
又有一日。他哥哥忽被人伏擊,逃到廟中,重傷身亡。緊跟著,另一夥馬賊包圍了寺廟,領正是阿九的兄長。
這對兄妹的父母被阿明哥哥所殺,忍辱計劃多年。就為了今日報仇。但阿九已經愛上了阿明,執意尋死,並約定:我們來生再見…
後到了民國時期,一對夫妻搬到了這裡,那妻子正是阿九的模樣。
而在廟裡的那顆銀杏樹下,變成鬼魂的阿明,已等了五十年。
阿明向著阿九講述了這個故事…
故事挺俗套的,把世代仇家的兩人的愛情,倒置在一個有鬼的空間裡講述。
籌備了十年,說明…電影本身已經過時了!
如果是九十年代就拍攝的話,票房不佳,但口碑一定很好!
想了想,沉旭東道:“…俞老師,我說實話,您彆介意…”
俞妃鴻笑了笑:“沒事,你講!”
沉旭東不客氣道:“故事是好故事,但不是很好的劇本,幾乎沒有戲劇衝突,阿九到山寨是主動的還是被迫的?她來山寨怎麼跟自己哥哥聯係?為什麼她必須要來山寨臥底?是不是因為山寨易守難攻,必須要有內應?此外,阿九的掙紮感沒有體現出來…”
太寡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