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沉旭東點頭:“搞電影的,甭管是誰,肯定非常痛恨審核…我也一樣,其實文化是多元的,主流價值觀很重要,但有些時候我們也可以稍微想一想邊緣文化…當然,我知道這個不容易…”
……
沉旭東就是單純聊一下自己的想法。
他當然知道不可能。
按照記憶,一直到三十年後,上麵對待電影都是很苛刻的。
其實,早期的電影製片廠都是國營,那時基本上都是自己拍攝影片自己審,當然也包括上級審看,但還尚未形成完備的電影審查製度。
電影逐漸市場化、商業化運作,審核製度也隨之慢慢發展起來。
說白了,負責審查的對電影的經濟效益、商業回報並不關心。
電影市場發展好壞與自己沒什麼關係,就一個標準,那就是“三觀要正、彆犯錯誤”。
但這個標準其實是模湖的。
隻有一個大的框架、再幾條絕對不能碰的前提下、還有若乾未知的要求。
這就讓人很為難!
因為你麵對的是未知的恐懼。<
br>
為什麼要說這個?
想弄個新聞?
其實就是問到了,他就回答一下…
扯回來,宣傳開啟後,沉旭東三天時間跑了十幾個專訪,其中包括五家電視台…
還拍了幾個雜誌封麵。
沒辦法,《興安嶺獵人傳說》最大的賣點就是他。
最重要的是跑發行!
……
內地電影的上映正走轉變階段——從計劃時代的統一指令統一發放向市場經濟下的自由售賣逐步轉變。
但目前尚未實現產品的多元化,即無論你在哪家影院,同一時期上映影片都相同!
所以,競爭往往隻是片方之間的相互競爭。
片方與院線形成不了博弈,院線是主導方!
所以,發行方的發行業務之一便是各種關係的維護與運營。
唐仁的發行渠道很弱,天美公司更是談不上發行渠道…
你丫一年就做個兩三部電影,想要院線不計代價的支持你?
你以為你是阿謀?
沉旭東還差了點,雖然《興安嶺獵人傳說》賣相很不錯,但也得跑發行啊——當年於東手裡拿著吟詩小達人的《和你在一起》,也親自跑了全國大部分院線,這才賣掉了拷貝…
——以前跑發行賣拷貝就行,那時候還是統購統銷的時代,製片方電影拍出來了,要賣拷貝,不參與分成的,賣多少個拷貝就拿多少錢,票房跟製片方無關,一個拷貝賣1.05萬,全國賣10個拷貝就收入10.5萬,賣100個就收入105萬。
現在不行了,拷貝費用自己出,結算的錢隻有票房分紅!
不過大家都很現實的,電影院不感興趣的電影,你就是喝死了,人家也不買你的拷貝!
可要是電影院想買的片子,喝酒隻是走個過場。
所以,沉旭東跑發行很順的,就是見個麵,吃頓飯,閒聊幾句…
當然,也遇到了想要入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