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如何成為大片?
成為大片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大導演,大明星,大投資,大場麵,大題材等等。
湊齊這些很容易,但要組合成一部完整的主流商業電影,以目前的水準來看,還是有相當的難度。
屬於國產大片範疇的作品有《英雄》、《七劍》、《十麵埋伏》、《無極》、《神話》、《夜宴》、《滿城儘帶黃金甲》《赤壁》、《梅蘭芳》…
幾乎都是古裝。
主題要麼是古裝武俠,要麼是宮廷鬥爭。
其實,按照沉旭東的理解,所謂的國產大片,指的是中國導演拍攝的,上一定規模的商業片…
每一部都創造了以億元計算的高額票房,成為了當年電影票房收入的“主力軍”。
從這個概念年來講,主旋律商業片算算不算大片?
肯定算啊…
盜墓探險類型算不算?
也算啊!
沉旭東想了想,提議道:“要不然,咱做《鬼吹燈》吧!”
“《鬼吹燈》?恐怖片?”
沉旭東搖頭:“不是,屬於盜墓、探險類型…”
“盜墓…”高芬芬猶豫一下:“你得考慮海外市場!”
呃,差點忘了,現在的大片針對的是全球市場…
沉旭東道:“其實,我的意見是繼續做動作片,延續當年香港電影的亞洲影響力…”
“…你先好好想想,這次去戛納的時候開開眼界,多看看海外流行的題材…”
“沒用的,海外認可的隻有中國功夫片…”
“…你也可以做功夫片啊,直接打包成龍、李連結!”
“我…我想想…”沉旭東正要接著問,高芬芬忽然想起什麼:“關於你對作協的批評…”
沉旭東一臉期待:“怎麼樣?他們有什麼回應嘛?”
“…沒什麼回應…不過,你也彆說了…他們不準備回應了。”
沉旭東一臉詫異:“我都說的這麼直接了,他們也不出來回應一下?”
“…你這算什麼?當年鄭淵潔也罵過…他們都不帶理睬的,不過,從那之後,鄭淵潔就被文壇邊緣化了,圈內采風啥的也不叫上他,各大獎項頒獎也沒他的事…”
關於鄭淵潔大戰作協的段子可不止‘86年我參加一作家筆會。作家們談自己看過什麼書。一人說完一俄羅斯作家的書後問我:“你看過?”我搖頭。她大驚:“你連他的書都沒看過你怎麼寫作?”輪到我發言時,我瞎編了一個名字,我說我最近在看庫斯卡亞的書特受啟發你們看過嗎?70%的人點頭。我說這名字是我瞎編的。從此我再沒參加過作家筆會。’<ins></ins>
還有公開質疑作協存在的必要——‘美其名曰前往旱災發生地采風,住在最頂尖的總統套房,大談作協存在的一萬個理由’,另外他還質疑另一位拿了‘安徒生童話獎’的作家曹文軒,銷量2700萬冊,讓他公開稅單——鄭淵潔自己先公開了。
甚至還退出了作協!
有什麼用呢?
作協壓根沒搭理他…
鄭淵潔誒…
這次沉旭東也一樣,白曄照樣參與了一堆評獎活動,甚至還有‘新浪原創文學大獎賽’…沒錯,他被炒紅了——由一個低調的評論家一炮而紅成為炙手可熱的名人,爾後到處招搖,公開露麵…
有什麼懲罰嗎?
有個屁的懲罰!
沉旭東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沉浩波早就勸我住嘴了…我懂的!”
……
成龍、李連結合作,《功夫之王》…
穿越,得到外掛,有高人教導,準備打boss,組到隊友,組到女隊友,小怪很多,有守門boss,一個人風箏大家速推,打不過,有人犧牲自己放大招,boss掛了,南柯一夢,並不全是夢…
這個劇本其實是睡前故事——編劇約翰·弗斯科2004年就完成了《功夫之王》的劇本雛形。
因為他對中國的文化非常感興趣,經常會給兒子講一些美猴王,金箍棒之類的床邊故事。
然後,這個劇本最後被導演羅伯·明可夫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