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大背景下,章紫怡怎麼可能幫著沉旭東說話?
“我話說到,信不信隨便你們。”
撂下一句話,沉旭東繼續吃東西了。
他該做的已經做到位了。
不相信?
愛信不信!
……
沉旭東沒有去看《頤和園》,他對婁曄沒啥特殊的想法。
有人認為他是一個被符號化的導演,屬於被代表的一類——被禁代表優秀。
屬於一切反體製的自由主義青年都想往上靠,顯得自己獨具一格。
所以文藝青年裡嘴巴裡離不開他,也少不了吹捧,僅從電影的角度看待他的作品隻能說無聊。
劇本來源於故事會,但他拍什麼都是矯揉造作,故弄玄虛,沒有中心思想,無數腦殘粉美其名曰文藝。
但也有人認為他牛逼,專注於情欲表達。
沉旭東以前是第一種觀點,甚至更激進。
他一度認為婁曄拍的片子更像是精神病人的獨白,自我設想的虛假世界,裡麵不乏一些好看的鏡頭,但毫無邏輯,隻剩矯揉造作,故弄玄虛,訕政賣直,揶揄諷刺自覺高明,實則空無一物,隻剩哀嚎。
就如同他電影裡的女人一樣,一邊愛愛一邊痛哭,連愛都不能好好做,還談什麼思想,不過是一個哭哭啼啼的男人傷春悲秋罷了。<ins></ins>
但後來看了《春風沉醉的夜晚》還有《推拿》…
推翻了自己的觀點。
這是一位有水準有自己堅持的導演。
不過《頤和園》還是算了,太危險…
事實上,《頤和園》在戛納放映後,並沒有引發多大討論。
我們所謂的大尺度,其實在戛納司空見慣!
歐美的藝術片,但凡涉及到愛情的,必然會有床戲,拍激情戲的海了去了。
隨意舉例:貝托魯奇、波蘭斯基包括伍迪艾倫,哪個沒露過?
就是這屆戛納評分最高的《風吹稻浪》露的也很多。
單純從露與否判斷電影是否精彩,至少在電影節是不合適的!
今年戛納阿莫多瓦的《回歸》全程領跑。英國導演安德裡亞·阿諾德的《紅色之路》和土耳其導演的努裡·比格·錫蘭《思潮》同樣口碑爆棚。
更彆說肯羅奇的《風吹稻浪》和考裡斯馬基的《黃昏中的燈光》,評分都在3分以上。
這麼多優秀作品襯托下,《頤和園》顯得不夠看,也沒什麼媒體討論,這也意味著沒有關注度。
能拿獎的電影未必會是公認的好電影,但必定會是有討論度的!
……
“你乾嘛去?”
“我去蹭酒會啊…”
沉旭東路過鞏利采訪現場,被她叫住問了一句,沉旭東很隨意回答。
鞏利讓他過來,然後問:“你是不是跟電影頻道的人說了我這次必拿獎?”
“對呀…我做《卡羅爾》的想法就是拿獎。怎麼?你沒有信心?”
“…旭東對《卡羅爾》信心十足啊!”
沉旭東看了眼插話的…
好吧,是《南都》的記者。
所以,他道:“必須的…明天下午正式放映,你們去看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