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徐可(2 / 2)

加上一段雙方相遇、對峙,然後打鬥的戲份,也更好過審啊——保護文物!

徐可大概了解了,然後道:“演員呢?準備用誰?”

“劉曄、江武還有章紫怡!”

“你都決定了…不用香港演員?”

沉旭東搖頭,順便解釋:“《鬼吹燈》吸引人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語言特色,貧嘴+逗樂,這些香港演員理解不了!”

徐可搖頭:“這樣啊…其實我也不太理解劇本…”

沉旭東趕緊道:“徐導,兩個億的成本,靠國內市場肯定沒有辦法完全收回的,必須要有海外市場…章紫怡是唯一合適的人選…選劉曄則是因為原著作者創作的時候帶入的既是《血色浪漫》男主角的形象…江武也是我們深思熟慮選擇的…他往那一站,就有人想笑…”

很明顯,徐可現在還沒有被資本綁架過…

一直到後來《狄仁傑之神都龍王》,才在陳果富的建議下用了趙又廷…

他對選角權還是很看重的!

一聽角色都被安排了,肯定有不滿…

所以,沉旭東乾脆道:“要不,您先見一下演員們,沒有問題的話,我們再繼續談?”

“…好!”

其實是讓他再熟悉下劇本…

畢竟有求於人,徐可可不是非《鬼吹燈》不可,現階段的華語電影市場,徐可的名頭還是很響亮的。

一堆人想投資他。

否則,《深海尋人》那種鬼扯的劇情怎麼拉到投資的?

不過,現階段,徐可…跟港台大部分導演一樣,不是很相信內地演員的市場號召力…

沉旭東換了個話題:“您去參觀上美廠了?有什麼收獲嗎?”

“…談不上收獲,就是挺可惜的!”

“沒事,過段時間,我肯定也要做動畫的!”

“你要做動畫?”

“對呀,市場這麼大…當然不能錯過!”

……

可惜什麼?

上美廠可是新中國動畫的驕傲啊!

一度代表世界最先進的動畫技藝…

可惜…從一開始,這些就是任務,而不是市場——上美廠從水墨動畫開始,就是為了給新中國爭榮譽,在國際上拿獎去的。

上美廠在八十年學習日苯電視動畫失敗之後,轉而學習迪士尼的電影動畫。

恰逢美國動畫產業觸角也伸向了中國。

他們開出數萬高薪,在深圳成立公司,吸引中國動畫人才進入美國電影動畫的工業體係,並輔之以綠卡、移民等各項優惠…

你想啊,上世紀八十年代誒,換了你,你潤不潤?

現在,說了鼓勵發展電腦動畫,於是就一窩蜂的做電腦動畫,鼓勵發展3D動畫又一窩蜂的做3D動畫。

嘴上說要發展民族特色,腦子裡還是越新越好,越洋越好。

有人說這是價值觀混亂,其實一點都不亂,核心很清楚:摟錢,摟政績…

上美廠依然堅持任務屬性,《寶蓮燈》就是任務啊——成品動畫片被管理模式、技術水平等因素限製,導致成品質量低下,但宣傳口氣很大,動不動就要超越迪斯尼大片,結果當然讓人很失望。

後來,自己做了《勇士》,院線三日遊…失去了商業投資信任。

無所謂,《功夫熊貓2》爆砍6億票房後,有的是人投資動畫…

沉旭東的想法,到時候收購幾家,省得再自己培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