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小女兒終於忍不住折磨說出了真相。
然後,主角底牌接踵而至:其實,她從來就不相信自己的家人能應對老道的警察…
所有的苦,她都一個人抗——她將屍體掉包了。放在了水泥攪拌機裡,澆築進了砼中,建成了新的警察局。
警察們挖到的隻是一條死狗的屍體…
至此,所有的嫌疑都隻是臆測,如沸水融雪,不攻自破。
所以,《誤殺》的反派其實是基層司法…
這個創作的整體邏輯就是這樣,我沒有任何隱射的想法…
懸疑犯罪片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做局部分。
我看到很多人說這部電影教壞觀眾…
我覺得這個帽子扣得有點過分了,《誤殺》其實也是一部娛樂屬性的爽片,從一開始,我們就沒有想表達什麼過於深刻的主題,僅僅是為了單純的娛樂觀眾。
也沒想到什麼深刻藝術表達…
否則,也不會安排在賀歲檔上映。
……
沉旭東發這個博客,主要是回應一堆圈內大老的公開批評——指責電影教壞觀眾…
這個必須要回應,要是驚動到退休的大領導,隨便一句話,《誤殺》就得下映,驚動到網絡神獸——兒童家長,估摸著也得下映…
對了,還要散播成本8000萬的消息…
《誤殺》的真實成本是4800萬,貼片廣告、植入廣告收益3000萬左右,所以,拍攝成本其實沒到2000萬…
至於宣傳成本,也有讚助的,基本抵消了。
鞏利跟《全民目擊》一樣,簽的基本片酬+利潤分賬模式
為什麼要吹8000萬成本?
你得把成本吹的高一點,這樣,大家知道你沒賺錢,就不會太眼紅…
否則,一個舉報真吃不消啊!
總局其實也挺難的,知道自個乾的是得罪人的事兒。
所以除了那些明顯的政治敏感性的電影外,他們對大多數導演和影片的態度,就是“民不舉,官不究。”
當年,賈章柯拍《小武》,被人告狀,禁五年——老賈的《迷茫記》提到過這段往事,:“1999年1月13號,我被電影局喊去談話,那一年我29歲…”在辦公室等待時,他無意間發現了桌上的一份複印文件:“那文件上似乎有我名字。我如蔣乾盜書般興奮,乘四下無人,拿起文件閱看,上麵複印的竟是台灣《大成報》影劇版一篇關於我的電影《小武》的報道。
這倒不讓我驚奇,歎為觀止的是在正文的旁邊,有人手書幾行小報告:請局領導關注此事,不能讓這樣的電影,影響我國正常的對外文化交流。”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huanyuan.org】
“我閱後恨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待自己穩住情緒,才看到小報告後的署名:XX…”
後來證實這個寫告狀信的其實是王斌,王斌就是張藝謀的文學策劃,策劃過《英雄》、《千裡走單騎》…
婁曄拍《蘇州河》,不涉及政治,也沒人告狀,所以隻是普通的禁映,並沒有對導演本身采取處罰
包括《鬼子來了》——據說有人給主管部門寫匿名信,歪曲江聞拍這部電影的動機…
踏馬的,《誤殺》天然有問題的,要是有人上眼藥…
總之,《誤殺》上映7天,票房破億,到了《黃金甲》上映的時候,《誤殺》單日依然豪取1100萬票房…
此時,《誤殺》的累計票房已經是1.3億了。
所以,即便《黃金甲》上映,院線依然給了《誤殺》20%的排片…
但…一邊是票房大賣,一邊是發行方如履薄冰…
沉旭東甚至發誓:“踏馬的,以後再也不做這類電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