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戲也有,叫中央戲劇學院影視製作中心…
但北影是電影專業院校,所以,從誕生之日起,每年都有三四部長片的名額…
當年陳沛斯拍電影,就是從青年電影廠買的名額!
後來啊,淪為校領導捧小三的機構——《一紙婚約,導演是北電院長,主演則是90後小嬌妻。
院長果然能量巨大,為了小嬌妻,動用國有的電影製片廠為其量身打造了一紙婚約,還拉來一堆大牌當配角。
可惜院長導演業務水平太差,拍出來的片子爛到爆炸,最後還是票房慘澹收場。
不過,沒關係,小嬌妻加冕了意大利中國電影節的影後,查了一下,這個意大利的中國電影節也是bj電影學院承辦的呢!
……
晚上七點,一群人在沉旭東的四合院…
好吧,其實是宿舍三人過來蹭燒烤。
說是恭喜他載譽歸國——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
“最大的變化,應該是劇本價格上漲了吧?你現在寫劇本,收費多少?”
沉旭東撓頭:“…不知道,我已經很久沒有隻收劇本費了…”
“旭東本身就是投資人、製片人…不可能隻收劇本費的!”
“那如果隻收劇本費呢?”
一群人看向沉旭東,後者琢磨了一下:“應該能有200萬美元了吧…其實在好來塢的主流編劇,有以下三個特征,分彆是男人、白人和猶太人…”
“啊?”
“不要啊,這是真的!”
沉旭東接著道:“還有,好來塢的編劇是按照商業模式獲得商業收益的。比如你寫了個本子,某個公司覺得你的本子不怎麼樣,但是故事的設計有意思,就會付錢給你,買下你的創意,他們另外找人重新寫劇本。即使最後出來的本子,和你當初那個完全不是一回事了,給你的錢也不會要回去。這樣,隻需要養少數幾個明星編劇,又有大量的創意源源不斷…”
趙林海插話:“對的,我以前看《實話實說,就有一個《心靈捕手這樣的故事…”
“嗯,中國很大,故事很多,而且我們不比他們差…”
“說的好,來,乾杯!”
幾個人舉杯——喝的啤酒…
大家都是圈內人,聊得自然也是圈子。
當然啦,先聊的是王碩——他的新書《我的千歲寒,宣傳的有點過了,各種上躥下跳,逮誰噴誰…
罵餘華、賈平凹、餘秋雨…
反正能得罪的都得罪,順便吹噓自己的小說——‘《詩經算什麼東西,隻有《道德經能媲美’…
其實,99年的《看上去很美銷量40萬冊,他就已經過氣了,這次之所以到處吹逼,無非是為了賣書!
《我的千歲寒賣的更不咋地,一個月銷量不到20萬…
“偶爾的成功,讓他在迷途上流連忘返…”
“時代拋棄他了…”
“我覺得他寫的東西沒那麼是有生命力了…”
沉旭東有不同意見,一群人討論了半天,他才道:“其實,一個作家的創作能力和男人的功能差不多,18歲20歲多的時候最噴勃,雖然技術缺點,但是靈感多得簡直感覺用不完,可以隨便噴灑…30多歲左右達到巔峰,精力沒太衰退,技術也達到嫻熟了;
40歲以後創作力急劇下降,一年不如一年,有心無力,力不從心…
其實,大作家50歲死了也不影響在文學史上的定位…對了,托爾斯泰那種70多還能寫大部頭的屬於罕見的天才!”
“那王碩呢?”
“彆急啊,有種男人,體力也好,技術也熟,硬度也夠,但就是精神上太容易興奮了,所以導致時間很短…王碩就是典型的創意多而耐力差,你看他年輕時候寫的小說,金句疊出,但是本本都爛尾,他沒有耐心好好經營一部小說,耐心也是一種能力,當然可以靠吃藥能延時,但是不自然…年輕時候都搞不定,現在老了,更不行了!”
趙林海總結:“彆說的那麼直白…其實,創作這件事,它是有巔峰期的,有高潮就有低穀,寫作是需要力氣的,真正厲害的作品,大多都是在作家壯年期完成的,極少有人可以在晚年,創作出登峰造極之作…作家過了40歲,一部不如一部是正常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