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首創開始,隻要有導演要和某個項目劃清界線,想保全名聲,就會使用這個馬甲。
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是這個馬甲使用的高峰期。
97年甚至以此拍了部喜劇《an?alan?smithee?ilm:?burn?hollywood?burn雙龍一虎闖天關…
影片裡展現了電影拍攝中經常出現的種種問題,比如帶資進組的演員、胡亂插手的製片人、不靠譜的拍攝團隊,以及最典型的一個問題——就是大牌明星插手拍攝過多,而他本人水平又不夠。導演因為地位不夠,壓不住大牌,隻能任其胡鬨。
這種情況下,成片的質量可想而知。
有的導演還有骨氣,最後忍無可忍,就用了艾倫史密斯的馬甲…
“沒必要…我雖然做三級片,但質量不會太低的!”
“誰踏馬看三級片是為了電影劇情去的?”
好吧,沉旭東確實需要一個馬甲,想了想,他道:“…呃,就叫許輝吧!”
“許輝?什麼許輝?”
“馬甲…”
“好…”
……
《投名狀的票房不咋地。
大部分報道都是首周末7500萬,也有報道首周末全亞洲接近一個億的。
隻有發行方保利博納和寰亞公開說:《投名狀首周末內地票房9800萬,超過之前《滿城儘帶黃金甲創下的最好成績9600萬首周票房…
另外啊,還特意強調;除了票房好,各地觀眾和院線對《投名狀評價都不俗,打破近年來大片“叫座不叫好”的詛咒…
嗯,很能吹!
吹牛式營銷…
很正常的事情,發行方人為的製造觀影熱潮,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影院。
而且,通常吹逼的都是首周票房,因為這段時間電影的新鮮度和關注度最高,如果票房紅火,將大大增強後續市場吸引力。
所以,經常可以見到‘《xx上映,票房飄紅’的吹逼式營銷稿。
一般來說…20%30%左右,不會太離譜!
後來,光線發行《阿童木,首周1700萬,吹成了4000萬,觀眾看不過去了,直接把丫爆了出來!
這種事屬於圈內潛規則,同行就算知道,也不會說什麼,一旦擺在明麵上,那就等著被媒體口誅筆伐吧,再牛*逼的公關也不好使。
你違背了觀眾的認知!
所以,《投名狀這麼吹逼,也沒有多大影響…
因為沒多少人在意…
觀眾可能真的不想看大片。
口碑好與不好,都不想看!
李連結+劉德華+金成武誒,這麼強大的陣容居然不能吸引足夠的觀眾?
這麼說吧,《投名狀首周末票房的熱度甚至比不上已經上映第三周的《賽車!
後者第三個周拿下2700萬票房,累計票房過兩億。
網上討論度比《投名狀熱多了,天涯論壇,關於《賽車的帖子數量明顯超過《投名狀,要不是沉旭東跟徐婧蕾的‘緋聞’,估計,《投名狀相關新聞更少!
另外,馮曉剛也出來說話了——主要宣傳《手機2:‘因檔期安排方麵的原因會造成《手機2首周末票房不如《投名狀,現在在每個影院80%的影廳都在放《投名狀,等我的上映之後,如果有10個廳我占6個廳它占4個,但在我之後馬上《惡人傳、《藍莓之夜就上映,又要分掉幾個廳,再加上其他影片也會占用一兩個廳。所以《手機2第一周肯定不如《投名狀。但往後會越來越好…’
嗯,他特意提到了《藍莓之夜,王家衛的電影!
順便還罵了‘我聽說《藍莓之夜沒拍完就確定戛納電影節的開幕影片…你的電影都沒製作完成,直接就是開幕影片了?我覺得不靠譜!’
甭管他是不是真的看不慣,但…馮曉剛開炮、《手機2將映、《賽車過兩億,三個新聞迅速霸占了娛樂新聞前幾名…
《投名狀實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