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這回不是我監製(1 / 2)

其實唐傳奇改編到大眾傳播領域的桉例,還是有的。

遠一點的有1957年王天林導演的《龍女》,近一點有侯孝賢導演的《聶隱娘》。

還有一些其它的電視劇,比如舒淇主演的《風塵三俠之紅拂女》

有一個共同點:均不太成功。

唐傳奇的影響力,更多的隱性的,泛文化意義上的影響,是在潛移默化之中起作用的。

比如王實甫的《西廂記》,《西廂記》明確是從《鶯鶯傳》改編而來;

其實,《妖貓傳》就很有唐傳奇裡的華麗與新奇。

但《妖貓傳》太那啥了…

前半段還行,後半段看得人莫名其妙…

每個人做事的出發點都變成了對楊貴妃的愛…

可這愛的太突兀突然。

電影可能真的很有意義,但是偏偏電影本身的表達沒有直達人心!

尤其是影片最後為了把悲戚的氣氛推向高潮,導演把好幾個意象疊加使用,丹龍的解釋,極樂之宴的再現,楊貴妃和白龍的軀體,黑貓的眼淚,白鶴的高飛…

重複的渲染和強化令人有些情感疲倦!

總之就是,

畫麵很美,美術很棒。

劇情和人設讓人覺得似乎也能勉強說的過去,但細一想,又不至於…

很尷尬的一部電影。

就好像一篇文章,很多零碎的寫得很有好,然後把這些辭藻華麗的段落,沒有主題拚湊在一起。

你說這算不算好文章?值不值得讀?

當然,有人說文章需要邏輯構成意象,電影就把視覺擺在你麵前,意象可以獨立…

哦,《妖貓傳》的故事很簡單:盛唐時有個天下最美的女子叫楊玉環,她象征著大唐的盛世榮耀,皇帝寵愛她,百姓也仰慕她。然而亂世到來,皇帝為了平複叛亂想要殺了她,又不願在史書上留下罵名,所以通過隱秘地手段殺了她,騙她說,那隻是假死,過幾天就會活過來。然而仰慕楊玉環的白鶴少年識破了這個陰謀,當他找到楊玉環時,楊玉環已經真的死了。後來白鶴少年接受不了,便決心複仇,但是因為中了毒,隻能將靈魂寄居在貓身上。

三十年後,一個叫白居易的男人想要為楊玉環寫詩,可是史書的真相是被當年殺楊玉環的皇帝改過的,白鶴少年,也就是那隻貓,不但要為楊玉環報仇,還要還天下一個真相,於是它在報仇的同時,也找上了白居易,它要借白居易之手,把楊玉環之死的真相昭告天下…

就這樣!

但…極樂之宴還是讓人無限向往:天暗了下來,坊間燈火漸次亮起,一群紅袍黑靴的金吾衛穿過鱗次櫛比的商鋪,跳下船,被花娘引上樓,描金的五彩漆器,流光溢彩的酒杯,旋轉的舞姬,叮冬的環佩,紛飛的羅裳…

大唐風流!

對了,如果要拍唐傳奇,是不是應該修個唐城?

那…是不是要找陳大導演?

建城,搞奇觀,他才是專業的!

……

唐傳奇可以做,但不是現在,一方麵公司沒有那麼多資金,另一方麵,現階段的電影市場還是太小了,容納不了注定小眾的故事!

沉旭東的想法是到時候跟幾家流媒體合作,打造幾部試試。

趙林海、廖高翔包括趙新也是差不多想法,隻不過他們想跟國營廠合作,用政府資金拍攝。

沒錯,他們也不是很看好…

不過,沉旭東讓趙新選擇倆故事,先把劇本寫好。

趙新選擇了《聶隱娘》還有《昆侖奴》…

其實,沉旭東覺得《虯髯客傳》包括《紅線盜盒》更有故事性,但他沒什麼靈感,乾脆讓廖高翔負責這兩篇…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