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新聞報道(1 / 2)

沉旭東從來就沒有針對過任何導演,前提是對方不找事。

其實,單純從個人角度來講,沉旭東蠻尊敬吳語森導演的!

青年得誌,曾獲一代武俠巨匠張徹之青睞,年紀輕輕就成為張徹的副導演,並憑《帝女花》、《發錢寒》等片在香港影壇站穩腳跟;

之後卻高開低走,一度被新藝城下放至台灣。

幸而在好友徐可等人的大力支持下,拍出舉世皆驚的《英雄本色》。

開辟獨特暴力美學風格,在全球範圍內享有盛譽,最成功、也是最重要的香港大師級商業導演之一。

吳語森電影最常見的主題,就是道義。

他擅長塑造英雄,影片內容則大多是惺惺相惜的英雄們聯手鏟除邪惡勢力、伸張正義的故事。

這個過程中往往伴隨著英雄們的犧牲,因此吳語森電影大多帶有濃鬱的悲劇色彩。

當年,香港電影衰落前夕,有一股離港赴美大潮,即便是徐可、林嶺東這樣的大師級導演也未能在好來塢站穩腳跟,隻有吳語森憑借《斷劍》、《變臉》、《碟中諜2》等作品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但這樣特點也限製了他,感覺他拍什麼戲都是一個男主身穿風衣,拿兩把永遠打不完子彈的沙鷹去突突一群黑社會。

他的電影,角色不超過三十人,丫絕對能給你整出酣暢淋漓的暴力美學。

《赤壁》…角色有點多,他沒這個能力!

有點想不通的是《追捕》這樣有原著的電影,也能被他玩砸了…

最悲哀的情況,從電影《追捕》開頭的刺殺和踴舞來看,他已經非常認真的在拍了!

隻是,他再怎麼努力,也就到這個程度了…

儘力了,還是不好看!

屬於他的時代早就過去了。

施南生想起什麼:“你之前說電影影史,瞎改會被刻在恥辱柱?”

“肯定會的…就算不會書麵記載,每個觀眾心裡都有一杆秤的…”

“那你覺得《赤壁》會是吳語森的終點嗎?”

“…不會,我聽說小馬奔騰跟他關係不錯,好像在商量打造新電影的事呢!”

“新電影?”

“嗯,我聽說他們從星美手裡買走了《劍雨江湖》的電影改編權,”說到這,沉旭東突然樂了:“他們邀請我做劇本顧問,而且說了吳語森會是製片人。”

“什麼,邀請你跟吳語森合作,他…他們怎麼想的?”

“估計是想搞噱頭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