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對電影出海這個事怎麼看?”
“沒什麼看法,我一直覺得最好的辦法啊,就是忘記“輸出”這件事,我們從小玩遊戲最討厭的就是那種出處限製,你非要自己抱著帥印,事事都要親自指揮,這個也不許,那個也不行,這個有損大國威儀,那個辱沒曆史傳承…這樣的家夥無聊透頂,是最最不受歡迎的。”
“所以,我就繞開他們,自己做了一家美國電影公司,這是暫時性的方式!”
“暫時性?”
“要慢慢來,先把航母弄好,什麼時候中國的航母比美國多一倍,什麼都好聊。
我始終相信,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是靠電影統治世界的!
你看美國片,有些拍的真的很爛,但是全世界就願意接受,因為人是有航母做後台的,光有個電影產業有個屁用啊。”
呃,他又說起了航母決定論,其實就是國家硬實力決定論!
所有的文化崇拜,本質都是強權崇拜。
好萊塢後來為什麼在中國不行了?
一方麵劇情確實拉胯,後來的好萊塢簡直就是美式樣板戲大集合,lgbt一定要湊齊了,狗尾續貂加狗尾續貂,創新是絕對不會的,瞎編也就剩下扯犢子了…
另一方麵,大家真不相信美國可以拯救世界!
“其實,中國電影的條件是非常優越的,甚至可以說,全球除了北美之外,中國電影本是擁有最好發展環境的。”
“第一,中國電影的平均價格相對是很昂貴的,幾乎與歐美日這些發達國家的絕對價格相等,遠遠超過了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票價。這對於電影業來說,這意味著從每名觀眾身上得到的利潤也要大的多,這對於回收投資,特彆是當代大製作必需的高成本特效來說,是相當有利的。”
“第二,這個優質的市場還儘可能的受到了國家的保護。用曾以嚴格保護國家電影業而聞名的韓國來比較,它的保護製度原是要求影廳每年必須放映146天的國產電影,2006年不顧韓國電影人的反對,這一限製被削減到每年73天,其它就沒有了。我們的電影市場,每年隻允許引入20部分賬式大片,而且在排檔排片上的也有保護手段,倚仗著國有公司壟斷海外大片發行權,和院線對於電影局政策的配合,更是其它國家影人連做夢都不敢想的美事。”
“那審查呢?”
“我也不讚成現在這種不分級,打統包的審查製,但是,論事要公平,這幾年來,審片製對於電影人的約束早就沒有世紀初,以及更早年代那樣的力量了。
第六代們早就全麵解禁,現在還不過了審查關的,無非就是露點太多的純色青,能直接引發心理不適的血腥或惡心場景,還有就是過於敏感的政治話題。
作為製片人,我當然知道,這些對於部分電影來說,有時確實是很有用的噱頭,但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強健的電影業,都從來不是以這幾類題材為主的。
或者更直白的說,如果淪落到不靠這些就沒法拍出觀眾要看的電影來,那這種電影隻能稱為是獵奇向的,根本就不會有遠大的前途!”
“中國電影最大的問題,其實還是太多中國電影人,直率的說,是中國電影人的主流,太熱衷於強調和維護自己“藝術家”的身份,對於純粹的商業電影,至今仍然是既不懂還不屑。
甚至即使是拍攝所謂“文藝片”時,很多中國電影人大概還覺得,如果讓絕大多數觀眾在電影院裡都直接看懂了電影,自己就丟了份,於是怎麼能讓觀眾迷糊,就怎麼拍!”
“這種心態,怎麼跟好萊塢爭奪觀眾?無視觀眾者,必然會被觀眾拋棄!還有三年,WTO協議第一個十年到期了,按照協議規定,我們要開放電影市場的,到時候,我們麵臨的是好萊塢的正麵競爭!”
嗯,航母決定論刷屏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