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北上傳播詠春!
沉旭東這版《一代宗師》並不是武俠片,儘管打得很好看,但這是一部民國武林的寫實…
當時的武術組織,分為官方和民間兩大係統,官方以張之江發起的中央及地方國術館為代表,民間則以霍元甲在上海的“精武體操會”及天津李存義、葉雲表的“中華武術會”較為知名,各據南北,孕育了武術門派興旺的火種。
天津與血氣方剛的保定、滄州極近,武學淵源,便成了《一代宗師》的舞台。
天津作為海運大港,以走私槍支藥品聞名,所以山東督軍插手天津。
武館依附於軍界,軍界盤算著利益,梁啟超所謂“中國之武士道”的激揚,終是廟堂高懸的一紙空文,不過權貴擅長的政客手段,萬馬齊音,死氣沉沉。
整部電影,所有人都被束縛著,仿佛一條線纏繞著彼此,牽一發而動全身,誰都不能輕易越過雷池。
所有人都在無奈中沉淪掙紮,師父算計著徒弟,徒弟也質疑師父,看的很憋屈。
其實,在很長時間裡,真正的民間武人階層,是難以見光的。
整個故事很簡單,陳識北上創業,進入一個高度成熟的行業,要想迅速開宗立派、占據市場份額,就必須在既有者那裡去搶,儘快取得行業的認可、同行的品評,就要憑本事踢館。
但是按天津本地規矩,踢館還不能一踢到底,那會打亂整個行業生態,踢館不能超過八家,打到第八家以後,行業最高手出山打敗踢館者,此人永遠退出天津武術行業,但他的師父可以留下開館授徒。
這個詭異行規讓陳識不得不與老鄭為代表的本地武行合謀:為了留下來,他教一個可以踢館八家的徒弟,徒弟最終會敗在老鄭手下,陳識也就留下來了。
這計劃難免冷血…
但陳識一開始就是絕對的目的主義,所以,他收了一個人品不咋地的徒弟——自己覺得,因為收徒的時候,徒弟好色,各種偷偷打量師娘…
一年後,徒弟開始踢館,事情都按照規矩和計劃進展著,老鄭也出手虐殺了徒弟…
但陳識最終換來了天津武行和軍界的認可。
慶祝席間,他糾結許久,還是忍不住要為徒弟討個公道。
當義氣壓過利益,末世的江湖終露出回光返照的亮色。
最後那場巷戰,甄子旦再度上演從早上打到晚上,中間還歇下來,吃了碗麵…
這場打戲足足持續了八分鐘,兼具美感還有實戰性。
沉旭東不是徐浩峰,搞不懂為什麼會有人覺得徐浩峰的打戲好看…
武俠動作片發展了那麼多年,從邵氏硬橋硬馬的功夫片,到成龍充分運用道具環境空間的動作設計,再到徐克黃飛鴻的瀟灑寫意宗師氣度,最後是融入了現代搏擊的現代動作片,中間還有葉問這樣的套路功夫片,怎麼到徐浩峰這就發展成了美感實戰兼不具,寫實寫意兩不搭的怪胎?
很多人分析,徐浩峰理解的打架就是一招一式,我用技巧能絕對克製力量…
但真實情況:一力降十會,隔著護具人都給你打死,頭盔都給你打凹進去!
……
電影結束,沉旭東接受媒體采訪:“我其實對民國武林並不向往,但我知道民國武林是一個社會階層,有它的規矩,有它的運作方式。但是軍閥割據開始後,社會結構發生變革,這些規矩會變形,這個時候,人性就出來了。”
“算是光榮的失敗吧,開武館的抗爭過,胳膊擰不過大腿,跑了。
三教九流的高層,衣著得體,其實是輸不起的膿包貨。嘴上道義滿天飛,手上利益誰也不鬆手!”
“這就是我拍《一代宗師》想表達的東西!”
“另外,《一代宗師》其實是形式大於內容的電影,所以,故事選擇的非常簡單,幾乎是那種看了開頭就能知道結尾的…”
這是吸取了徐浩峰版本《師父》的失敗經驗——越是形式感強的電影,越是需要一個簡單明朗的故事。
比如《羅生門》《七武士》,再比如《槍火》《雙旗鎮刀客》,這些都是一句話可以說清,再明白不過的經典結構。
原版的《師父》太複雜,開篇扯了十幾分鐘教不教真的,這玩意跟主線有什麼關係?
特彆是讓老鄭的徒弟黃覺出場,直接打亂了敘事——如果說黃覺這個角色是為了提升格局,增強時代背景而設置的,不是不可以,但不能半途插進來破壞結構,他可以在最後出現收拾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