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道歉(2 / 2)

差彆隻是武力表現方式的不同,超級英雄利用的是種種神奇的超能力,俠客們利用的則是源自中國傳統的武術。

表現形式不同,呈現出的視覺感觀也不同,強行融合在一起,隻會適得其反!

華語魔幻電影,最開始集中體現在武俠片領域!

比如《風雲之雄霸天下》讓觀眾能夠看到神奇的視覺衝擊…

但中國功夫篇講究的是寫意與飄渺、雲中樓閣與詩意山水…

套上一層魔幻的外皮,怎麼看怎麼彆扭!

於是,他們將目光投向了我們的神和魔。

《西遊記》係列包括《封神》係列…

咱就不說《封神》的弑父與成長主題有多彆扭了——迷失人生方向?

中華文化,不存在普遍意義上的國民人生目標模糊,缺乏方向這個前提的!

主體儒家文化特彆強調責任這個東西,你的所作所為,要為這片土地貢獻價值。

作為君王,你要賢明,作為中央官員,你要一心為公,作為基層官吏,你要愛民如子,作為農民,你要好好種地,作為讀書人,你要積極獻言獻策,作為商人,你要賺錢貢獻國庫。

你不這麼乾,就是文化概念上的錯,就是要被批判的。

至少在中國的文化語境下是不成立的,這個不成立,會直接導致整個故事不可信。

《封神》的劇情很像什麼?

《哈姆雷特》——原來的認賊作父到迷途知返認祖歸宗,莎翁真的是養活了全球導演。

這個不提,就說服裝、道具還有吹噓的工業化特效…

其實就是殷商版的《指環王》《權力的遊戲》,很多場景布置,都看到了《指環王》與《魔獸》的影子…

不是說不能改編,畢竟《封神》本身也是瞎姬霸編的,但你至少得符合大家對中國古代傳說神話的固有印象!

這玩意要是再早幾年上映,絕對能一片封神的,可惜了,趕上了審美升級!

其實,你查一下《封神》的票房目標就能能看出來他的目標是全球觀眾——三部曲內地百億,全球150億!

……

“所以,你的意思是不看好《四大名捕》?”

沈旭東搖頭:“從《繡春刀》還有《劍雨江湖》的市場反饋來看,武俠逐漸小眾,加點其他因素沒準能有更大的收獲…”

《四大名捕》再怎麼樣也是大製作,光線前期的王牌係列,娜紮一個新人,能接這種電影,絕對不算無效演出…

說到這,他看了眼正在低頭吃東西的娜紮:“彆吃了,感謝一下王總,《四大名捕》誒,大IP,優質資源!”

娜紮趕緊抬頭,起身端起酒杯:“王總…謝謝!”

王常田笑了笑:“應該是我要感謝你,你現在是最炙手可熱的新星,有你加盟,省掉了好幾億的宣傳費呢!”

娜紮一飲而儘,沈旭東讓她坐下,然後又跟王常田聊起了電影…

“武俠電影先不說了…我一直想做誌怪類型。”

“誌怪?”

“以怪力亂神的題材和故事為主…”

“這個難搞吧…”

確實難搞,香港電影最典型的誌怪類型就是靈幻功夫片…

也就是各種《僵屍》…

“所以,我想結合動畫人物…就像《兔子羅傑》那種…”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