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感覺自己跟國慶檔不合…
《新警察故事》、《神話》、《寶貝計劃》包括去年的《辛亥革命》,票房都不算成功!
沒能過億!
沈旭東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成龍有點急:“是真的,我乾爹以前跟我說我拍戲,第一條是不能剪短頭發,第二條是不能演會死掉的角色…然後我就一直很紅,而且再也沒有出過大事!”
“那是你有實力!”
“不是的,我前兩天看了一張以前的照片,是我拍《奇跡》事後的合照,分彆是關海山、劉克宣、王偉、董驃還有我,現在活著的隻有我了…”
圈子很迷信的!
搞大型創作,未來有很多不確定性,很多變化、意外情況自己無法掌控。
但…近10餘年內,幾乎每一部電影都拜四方祭祀,都找大師算日子,為什麼卻隻有小部分電影最終獲得了盈利,並且名垂影史呢?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一部電影是否能夠拍好,或者能否獲得商業上的成功,和是否拜神信神可以說是毫無關係。
那麼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樂此不疲的相信這些呢?
因為…拜一拜也好嘛!
沈旭東懶得跟他爭辯,想了想道:“…那就賀歲檔吧…”
“嗯,賀歲檔挺好!”
……
有個問題:怎麼才能讓成龍在電影界再創輝煌?
其實…沒有必要了!
也不太可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輝煌,成龍曾經巔峰過,而且他的巔峰已經遠比許許多多的同行要高出許多,延續更久了。
至於再創輝煌這件事,看什麼定位。
如果他還想以演員的身份再創輝煌,那不用想了,不可能。
畢竟,成龍最大的個人標簽就是功夫喜劇,就是以“流暢的動作+詼諧的身段+賣命的特技”三大元素共同組成的!
年齡到了,他不可能再打了,任何用替身,特效,或者剪輯使他看起來能打的方式都不行…
而且,他跟史泰龍的動作風格還不大一樣,不是走硬派路線的,一定要夠絲滑,夠危險!
其實,可以學習尼古拉斯凱奇,整一部《天才不能承受之重》——該片主角就是尼古拉斯·凱奇本人,他瘋狂的渴望在昆汀·塔倫蒂諾的下部電影裡得到一個角色,他經常會和自己腦海中一個90年代的自己對話,後者不斷吐槽他“老是接爛片”、“再也不是當年那個電影明星”了。
把自己的經典人物、經典橋段,以半開玩笑的方式塞滿整個電影,達到一種打破次元壁的懷舊共情。
當然,這有一個前提:必須有足夠多的爛片儲備!
而且情懷牌一定要打好——《龍馬精神》最悲哀的是,情懷都沒用好。
另外,轉型做製片人…
成龍這個製片人做的太失敗了!
太迷信流量了…
成龍本人對這個是最雙標的。他自己天天這個小鮮肉不行,那個流量明星不能吃苦,經典名言:“看你幾時完”…
結果自己拍電影事後合作的全是流量…
所以,一個人說什麼不重要,你得看他做什麼。行動比語言要誠實多了。
船大難掉頭啊!
轉型?
轉個毛,哈裡森·福特那麼大的咖,老邁以後也隻能重新拿起鞭子,繼續《奪寶奇兵》係列,這是傳統動作演員的宿命!
……
妮妮的經紀合約其實是簽在了張藝某工作室,經紀人叫蒲綸…
蒲綸不是專業的經紀人,而且藝某工作室旗下不止妮妮還有周東雨、竇驍。
原時空,二張分家後,張藝某主動讓出經紀約,圈內向她們拋出橄欖枝的經紀公司數不勝數。
最終周東雨選擇站隊的是圈內老人,杜揚、王京花和陳岩等人。老江湖們帶著周東雨撕掉清純玉女的標簽,謀求形象轉型。
妮妮有點戀愛腦,選擇的是把事業和感情混放在一起辦,將經紀業務交給男友的團隊做,由馮紹峰的經紀人梁硯和宣傳陳璞等人帶著,他們共同一個團隊…
再然後,妮妮就開啟了一步步把好牌打爛之旅。
三年戀愛,是她事業發展最關鍵的三年,結果她秀了三年的恩愛。
其實,《金陵十三釵》並非典型張藝某電影,妮妮也不是完全的一番大女主…
當然,《金陵十三釵》口碑、票房都很好——進入第二周,工作日報收依然在3000萬左右,今天是12月22號,《金陵十三釵》上映10天,累計票房破4億,馬上要進入第二個周末,即便有《龍門飛甲》,普遍認為《金陵十三釵》第二個周末,也就是上映13天,起碼能收5億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