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得上鬥智鬥勇,什麼陰招損招都用上了。
尤其是撕名牌。
競賽類節目,最重要的是激烈的鬥爭!
就算是表演,也要表現的激烈…
這是基礎!
原時空,《跑男》越來越無聊,除了沒有新意外,最主要嘉賓們沒了鬥誌,演員全體劃水,就感覺撕名牌撕了就撕了,無所謂,獎勵沒有就沒有,無所謂…
人家明星家裡都有錢看不上那幾克金子!
競技感一旦削弱,就成了《快樂大本營》了…
再後來,《跑男》隻剩下邀請過來的嘉賓了,嘉賓越來越大牌,節目越來越無聊…
關於這點,沈旭東其實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原版的《RunningMan》其實也一直在走下坡路…
先拍著吧。
陳郝想起什麼:“他們建議我接個綜藝…”
“接綜藝?為什麼?”
“剛好休假、旅遊,叫《花兒與少年》,去西班牙待半個月!”
沈旭東搖頭:“…最好彆接!”
“為什麼?他們給我1200萬的酬勞呢!”
“你缺錢嗎?”
陳郝琢磨了一下,然後老實道:“雖然不缺,但我也想多賺一點。”
沈旭東搖頭:“演員最好不要接綜藝節目,《奔跑吧》就是,放大了鄧朝的喜劇人特質,他演彆的戲,很難讓人入戲!”
這是事實。
演員在綜藝上展示的個人光芒越是深入人心,就很容易蓋過了他煞費苦心塑造的角色的光芒!
綜藝紅利是會反噬演員本職的。
港台日韓早在十幾年前就有明確的影視綜藝分工,專門的綜藝咖在節目中以風趣幽默的言談、豐富的才藝或搞怪模仿帶給觀眾歡樂,又被稱為通告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