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首映現場(2/4)(1 / 2)

首周1.24億…

對一般電影來講,絕對屬於不錯的票房表現!

但這是馮曉剛的電影,而且是成本過兩億的大製作…

就很絕望!

當初,黃忠軍口出狂言:首日過億…

結果觀眾並不買張!

而且網上關於《一九四二》電影本身的討論也不多,都在罵華宜還有馮曉剛…

‘隻知道用這種題材賺人眼淚!結果植入大量商業氣息!’

‘求再彆拿這種悲慘的事情騙錢了。’

另外,還有大量的‘霸占IMX影廳,不要臉,逼得《少年Pi》沒了排片…’的言論。

確實是馮曉剛說的那樣‘都在捧《少年派》,都在罵《一九四二》…’

馮曉剛很生氣…

哦,他最近在籌備春晚——據說是《一九四二》沒過審:上麵認為畫麵悲觀、情緒消極,不予通過。馮心急,四處托人,用執導春晚為條件換取了過審…

先說說《一九四二》,這部電影確實命運多舛。在各種因素影響下,該片三度籌備都沒能順利開機,這也成為馮導演心裡一塊心病。

接受采訪時曾說,就想趁著現在自己還有點熱情和勇氣,把這部片子拍了。

嗯,他跟中國所有五十年代出生的文藝工作者一樣,都有一種天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們對國家、對社會,是有一種積極參與的態度的。

風花雪月不是他們的理想,針砭時弊才是。

也就是傳說中的爹味!

所以,評價馮導的作品,要分為兩個時期:把觀眾當傻逼之前的時期(前傻逼期),把觀眾當傻逼之後的時期(後傻逼期)。

《1942》應該就是這個分界點!

前傻逼期,雖然他的大部分片子都植入了廣告,但依然不耽誤“叫好又叫座”。

這令無數金主對他青眼有加,馮導用才華在藝術與商業、賺錢與自我表達之間成功尋找到了最優解。

後傻逼期,他被捧上了高位,有點目空一切那意思,費了老鼻子勁拍了《一九四二》,觀眾居然不買賬?

周遭捧臭腳得太多了,讓他覺得觀眾不懂事,既然不懂事,那當然要教育!

於是,炮轟起了觀眾。

‘觀眾根本不懂什麼叫好電影!’

‘如果你覺得這些內容冒犯了你,我真的可以說,你愛看不看。’

傲慢寫在臉上!

問題是觀眾是買了票進電影院的,你現在說這句話有意思嗎?

……

《熱愛》劇組,正在拍攝一場乒乓對打戲…

算不上對打,是張一山飾演的阿扁被新來的魏大勳打了個11:0的劇情…

張一山跪了…

電影會有旁白:‘麵對壓倒性力量的對手,你會知道自己和他之間的差距,真的可以用四個字,望塵莫及來形容。心裡沒其他的,隻剩下深深的恐懼。讓心理防線一瞬之間崩潰的恐懼。’

競技賽場的殘酷淋漓儘致體現…

阿扁是天才,但他不努力,照樣被普通人吊打…

魏大勳飾演的孔大力,東北訓練營出身,經過國家的一流專業、艱苦的訓練,磨練出來的專業選手,他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在東北訓練營這個乒乓人才濟濟的地方,能走多遠,能站上金字塔頂端的人隻能是幾個人而已,他不在其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