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旭東直接反問:“…那我的電影比庫布裡克還賣座呢,是不是代表我超過他了?”
“…《泰坦尼克號》你當年內地票房才3.6億,還比不上《匆匆那年》…這玩意都不是第一個時代的東西,怎麼比較?”
“當年不到1500塊銀幕,現在呢?銀幕數量接近1.2萬,翻了八倍!”
“電影的價值不止是票房,衡量電影好壞,更多的是以藝術為出發點來評價一部電影,票房的高低,則是從商業運作的角度來評價一部影片,這麼說吧,票房高低和影片好壞基本上沒有必然的直接聯係!”
“那你怎麼評價《泰囧》?”
此話一出,旁邊的徐爭尷尬地笑,假裝氣急敗壞,又作求饒之意,沈旭東擺了擺手:“商業電影就交給觀眾評價就好了!”
“那如果從專業導演角度呢?”
沈旭東想了想,道:“我聽說現在高碑店附近隨便扔塊磚,10個人有3個做導演的,剩下幾個人裡還有一兩個製片,一兩個演員…
做導演不難,隻要能紮來錢就能做導演,難的是成為一名能靠導演工作吃飽吃好飯的導演。”
“好的電影,要有思想、賣點、特點還有內容,最關鍵的還得審查的接軌,能過審!”
“從《人在囧途》到《泰囧》,徐爭算是入行了,他是很有想法的電影人,《泰囧》雖然四平八穩,但他在其中有摻雜自己創作靈魂。”
“我的評價,《泰囧》很不錯,它不像有些媒體說的那樣低俗不堪…”
記者立刻打斷他:“你有關注這些新聞?”
“嗯…”沈旭東點頭:“我們的很多專家、教授總愛蹭熱點,批評《泰囧》三俗、低劣不堪…他們不懂電影,也不懂商業喜劇,商業喜劇,就是為了娛樂和放鬆,觀眾看這個電影,就是圖一樂,高雅、內涵、文化、水平…跟商業喜劇無關!”
“那…您覺得《泰囧》有內涵嗎?”
沈旭東無語:“一部娛樂片,要什麼內涵?《泰囧》,既不低俗,但也不沉重,你指望看個合家歡喜劇去拷問靈魂,這又未免太過扯淡。”
“《泰囧》這片子,用專業的眼光來看,也是合格的片子,不爛,但也說不上太驚豔,我還挺喜歡的。”
“不信,你去問問寧昊!”
沈旭東瞬間把鍋丟給過來看熱鬨寧昊,記者們很高興圍了過去——《一鏡到底》熱度並不弱於《泰囧》,寧昊也是炙手可熱!
……
為什麼老牌導演票房乾不過新生代?
很正常的事情,所有流行的東西,永遠跑不了一個字,俗。
俗是個好詞,至少是中性詞。
隻有俗的東西才更容易傳播流行,越是廣泛認可的東西,其實越俗。
隻要不庸俗,媚俗,爛俗,低俗,越是絕大數人經曆和認可的,就越容易獲得商業成功。
有幾個人真能看明白黑格爾、康德和尼采,幾個人看明白了黑澤明、庫布裡克,就算小津安二郎這麼文藝,不也得家長裡短的表達思想,楊德昌如此盛名拍的不也是生活變化,李胺也是《飲食男女》以後才能拍點中場的思考…
票房大賣的電影要麼幫你圓夢要麼幫你開眼,可永遠必須有共鳴,也就是必須要俗,而且要俗的恰到好處。
高端一點的說說人性,講講情懷,低端的就是食色性也加屁屎尿,都是多數人認可經曆過的的東西。
當然啦,絕大部分藝術作品是應該直接衝下水道的,有些藝術作品被人銘記是因為他們是藝術中的經典,而不是因為他們涉及藝術。
即使是俗的掉渣的東西,隻要做到了經典也可以被人銘記。比如歐美文學中不光有《神曲》,也有黃書《十日談》。
至於為什麼一些老牌導演跟不上趟…
嚴重懷疑因為信息繭房,他們聽到的看到的都是彆人小心翼翼的說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