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網大?(4/4)(1 / 2)

當年阿狸收購文化中國,《南方周末》刊登過一篇文章——62億押寶“文化中國”背後阿裡巴巴牽手“明天係”…

清楚得寫到‘阿狸以62.44億巨資入股香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國,看上去是押寶這家公司的創始人、在影視圈人脈豐富的董平,以發展阿裡的影視大業。但董平並不僅僅是個影視人,他在資本圈內與“明天係”、“青鳥係”有多年的合作關係,這一背景使得這場交易變得撲朔迷離。’

當然,這些報道現在被刪的差不多了…

再說個公司名字:香港文化產業聯合總會…

董事名單簡直星光熠熠,大佬雲集。

過去多年,他們多次聯手作了多項投資,包括投資新股,並在2009年成功協助恒大上市。

好吧,這些可能隻是巧合…

沒準人家真的隻是看好董平在影視圈人脈豐富呢!

扯回來,說回網大…

沈旭東才提到網大,鄭誌昊皺眉:“你是想跟院線爭奪渠道?”

“不是…”

沈旭東搖頭:“主要嘉禾準備做幾部Cult片,你也知道Cult片在內地很難上映,賣版權周期太慢,所以,我的建議試試直接上線PPTV,專供海外市場…”

“Cult片?怎麼Cult?”

“邪典、恐怖、驚悚方向,我覺個例子:《南洋秘術》、《降頭術》…這類東西不需要理解成本,東南亞觀眾都能看懂…”

“那怎麼想到網大?你說的這些在國內恐怕很難上線!”

“我知道!”沈旭東點頭:“我就是想效仿電影頻道,做幾部電視電影,隻不過在PPTV播出,所以,我管它叫網絡電影!”

……

關於網大,挺難的!

大行業發展近十年,始終沒有形成一個衡量作品價值的參考標準。

從票房數據角度來講,網大沒有一個公正的第三方平台。

從評分角度來講,對院線電影起作用的豆瓣、貓眼、淘票票評分,對網大沒有任何可參考性。

豆瓣評分在網大領域毫無參考性可言。

分賬票房前24名的網大沒有一部豆瓣評分過6分——第25名《硬漢槍神》獨樹一幟地過了7分。

票房冠軍《鬼吹燈之湘西密藏》隻有4.0分,亞軍《奇門遁甲》5.3分,季軍《倩女幽魂:人間情》4.8分。

不僅如此,被豆瓣封為神片的網大可能不賺錢、甚至賠錢更多。

比如《樹上有個好地方》的豆瓣評分高達7.9分,該片還獲得了第32屆金雞獎的最佳兒童片提名,但最終它的分賬票房隻有400萬,即使賺錢可能也賺得不多。

除了沒有商業、口碑上真實的參照標準,網大領域更沒有可引導行業發展的風向標獎項。

這麼說吧,在沒有行業參照標準的網大領域,即使“正規軍”進入,也很難按照院線的那套玩法去操作。

比如《機械畫皮》、《我們的新生活》,前者找來了郭碧婷主演,還有段博文、劉儀偉演配角,淡粉張誌友不到千萬;

《我們的新生活》更進一步,群星陣容,有楊子珊、楊超越、白敬亭、蔡明等演員加盟,以及院線電影正受寵的新導演申奧、姚婷婷、包貝爾等參與執導。

當然,《我們的新生活》吃的是政策紅利——得到了總局網絡司和上海廣播電視局的支持…但分賬鐵定沒有破紀錄,否則,早就宣傳起來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