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我不想見他(4/4)(1 / 2)

去年,長城影視借殼江蘇宏寶成功上市,成為影視公司A股借殼第一股,並成為首家在主板上市的借殼影視公司。

長城影視是國內知名的影視傳媒機構,拍攝過《紅樓夢》、《大明王朝》、《大明天子》、《大西南剿匪記》等電視劇…

上市成功,市值預估32億!

而且,因為首價借殼成功的影視公司,長城影視在上市後,股價連拉了12個漲停,市值暴漲4倍——逼近150億~

資本群起逐夢影視圈,明星股成為熱潮。

前段時間傳出了海潤影視擬25億借殼申科,嘉行傳媒籌備借殼西安大同等等…

當然,馬芸看不上這點錢…

小打小鬨的沒意思,他要搞大文娛!

事實上,去年年底拿下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殺進在線音樂市場。

之後更專門布成立了“阿裡大文娛版塊”,甚至高調宣稱:對阿裡大文娛“投入不設上限”。

就表示他要做娛樂了!

今年,收購的蝦米和天天動聽組成了阿裡數字娛樂事業部;45億美元收購優酷土豆;

50億美元收購UC,UC九遊整合為阿裡遊戲,書旗和UC書城整合為阿裡文學;

62億港元收購文化中國成立阿裡影業;

收購大麥網成立現場娛樂事業群…

大手筆,不設上限!

對比一下,沈旭東去年收購貓眼,才花了8億人民幣,真的是小打小鬨!

張強接著道:“阿狸斷定中國電影市場會是一個3000億的大市場…”

“沒有那麼大吧…”

“一部電影健康的收入30%來自票房,70%來自版權銷售、衍生品等,而中國電影產業近年在後者有很大提高,預計未來兩者收入持平…”

沈旭東搖頭:“沒那麼容易得,觀眾喜歡的還是故事片…”

“IP+明星,從選角開始就讓網友參與…”

沈旭東看了眼韓山坪,然後提醒了一句:“優質內容是不可能批量生產的,好萊塢三十年代流行製片廠主義,工廠化製造電影。集體創作,流水化分工。消融個人才能和創造力,然後雷電華把自己玩沒了,電影始終是觀眾選擇的,觀眾最終還是願意看到他們想看的影片,而不是製片廠想讓觀眾觀看的影片。IP不是靈丹妙藥,就好像超級英雄電影也不是每一部都賺到錢了一樣…”

“…嗬嗬…沈董一番見解讓人茅塞頓開啊。”

“沒有,我就是瞎講…”

“其實馬芸對你挺感興趣的,要不要我約個時間,你倆見個麵?”

沈旭東搖頭:“算了,我不想見他…”

“為什麼?”

“都不是一個體係的,聊不到一塊…”

“他對電影很感興趣的…”

沈旭東笑了笑:“喜歡電影的人多了去了,我都要見麵嘛,還是算了…”

……

沈旭東其實挺佩服馬芸的。

馬芸是一位在發跡前就勇於路見不平的人,上了新聞的,而且他還在創業階段就有大量錄像記載他的言行,總不至於二十年前他就知道自己要當中國首富。

而他創立的淘寶和支付寶確確實實推動了中國進步,不算誇張,讓每一個普通人都能享受到了信息時代的便利。

人這一生,能做出一點成績,造福一下社會,很不容易!

其實,互聯網時代的大佬們,隻要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觸碰到這個隱形的天花板——壟斷!

早些年,他說過:我隻是負責幫社會管理財富的人。謙遜內斂,知道自己的責任和國家扶持阿狸的原因。

後來,他在掌握大量資本之後,真的飄了,不如另一位馬總,他不再覺得自己是國家扶持幫助社會管理財富的人,而是覺得自己可以憑借財富去重新塑造社會價值觀念,而且還是向資本家的角度洗腦。

典型的屠龍者成為惡龍的故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