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首日1.9億(4/4)(1 / 2)

沈旭東之所以不願意跟揚子、黃勝怡打交道,除了看不上外,另外,他倆和施建祥的關係不一般。

揚子認識施建祥以後就迅速成立了宣傳公司“火娛樂”,火娛樂除了宣傳自己和妻子黃勝依外,還同時為施建祥的投資的電影做宣傳。

不過,揚子這個人除了撈錢,啥也做不好…

撈錢,他是認真的,也有一手,類似花費3000多萬請韓山坪做電影《大清相國》的監製;5500萬請李連結出演《中南海保鏢》

1200萬買下已經被彆人注冊過的域名…

此三項加在一起共計9738萬。

當然,這三項都隻存在於通稿裡,至於成沒成,就不好說了!

不過,韓山坪、李連結兩個當事人卻均表示不知情,沒拿錢…

那錢去哪了?

如果合同是真的,當事人的回應是真的,那麼就隻有一種可能:簽訂合同的一方巧立名目,用韓山坪和李連結的名義套走8500萬…

然後施建祥跑路了…

這筆錢…

反正他說退回去了,誰知道呢?

誒,都是一筆爛賬!

事實上,中國電影行業,伴隨著院線爆發式增長,電影票房也迎來了一波飛躍。

十年前3000千萬的票房已是成功,而今票房上億元的電影已比比皆是,現在,票房過十億才叫爆款!

資本肯定要下場的…

而電影和資本的緊密結合,必然會將電影推入新的“黃金期”。

這玩意屬於客觀規律…

隨著內容生產的“IP+明星”“大數據+明星”熱,影視公司IPO吸金,一、二級市場眼花繚亂的影視並購,跨界投資電影等。

最新的還有保底發行,票房證券化,眾籌的電影金融玩法順勢推出…

很多人說資本改變電影產業生態!

那有什麼產業生態?

電影這種東西,永遠都是拍出來,上院線,然後回收資金…

後來,“限薪令”推行、政策嚴控、資本退潮,電影項目融資變得困難,然後…電影質量反而提升了!

……

《東北福爾摩斯》劇組,沈旭東跟過來探班的韓山坪聊起了創作計劃。

“東北這個地方太適合文藝創作了,老工業基地1990年代的“下崗潮”,這個叫集體創傷,工業文明的現代困境,我記得《鋼的琴》大背景就是下崗潮…老實說,我當時覺得這樣的題材多來幾部,絕對能成為一股潮流…”

頓了頓,沈旭東接著道:“東北人下崗時,東北三省上百萬人下崗,而且都是青壯勞力,這是很可怕的事情!”

韓山坪點頭,然後道:“我承認這是個不錯的題材,但票房不行…”

“一部電影作品本身質量是否過硬,跟其市場受歡迎程度及票房高低,兩者之間,沒有必然邏輯關係…《鋼的琴》沒有明星陣容,宣傳資源也少的可憐…”頓了頓,沈旭東道:“這種題材適合拍成劇集,什麼樣的類型適合改編電影?80年代轟動東北的“二王案”和“三八大案”,讓犯罪的陰影成為了一代人的集體記憶…這個題材適合做成電影!”

“你是說犯罪片?”

‘對…《無證之罪》的背景也是東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