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5章粉絲?(44)
保底發行好萊塢大片…
原時空,微影時代就乾過!
領銜的一批中國公司組成陣容龐大的保底方,以26億人民幣的規格,為《變形金剛5》的中國票房收益保底…
然後《變形金剛5》直接拉了垮——總票房沒到15億,直接導致微影時代跟貓眼合並,然後微影時代的CEO林寧出局。
不過,保底發行好萊塢大片,這個思路確實很新奇!
“反正阿狸巴巴有錢,淘寶說好的B2C,省掉了中間方,他們現在自己做起了中間方,每年光收租就收幾百個億甚至上千億…我要是阿狸影業,直接砸錢,砸個五部片子,全都十億保底…”
陳曦搖頭:“好萊塢電影也不是每部都能破十億的!”
“賭嘛…而且你買斷了五部好萊塢大片,一下子就把市場份額打開了…”沈旭東接著道:“我們以前做PPTV的時候,用的是美劇策略,口號是‘看美劇,用PPTV’,現在淘票票也可以參考這種戰術,口號我都給他們想好了,就叫‘看好萊塢大片,淘票票購票’…”
“這不是成了挾洋自重…”
“什麼挾洋自重?大數據顯示觀眾更愛看好萊塢電影…”
陳曦愣了一下,然後問:“你是在開玩笑吧?”
沈旭東都懵了,見她表情確實寫滿困惑,趕緊擺手:“廢話,我當然是在開玩笑,好萊塢肯定跟中影合作…你想拿內地發行權,得先搞定中影,然後才有的談…”
“我聽說BJ文化拿下了《一步之遙》的發行,保底十億呢!”
“…正常,內容製作領域,握有頭部資源的傳統影業,具有強勢話語權。一份保底協議,既是達成合作的一疊籌碼,也成為進入行業的投名狀嘛!”
保底公告發布,就意味著獲得了玩家資格。
好萊塢其實也有‘保底發行’,這個指的是ivepick-up,也以看成電影公司的一種輔助投資手段。
一般對應於海外發行,是某些特定國家或地區的一些發行公司,利用其強勢地位,以一定價格買斷影片的區域發行權。
現階段的保底發行還沒有進入瘋狂階段,隨著資本越來越熱,然後,有多家發行公司甚至在電影未成片階段就決定出手。
這時候出手,除了拿到發行權,也為了投資權——耀萊影業背後的上市公司文投控股也是在《我不是潘金蓮》電影未開拍就簽訂的5億保底協議,並獲得了該片20%的投資股份。
說到這,沈旭東突然想起一件事:“怎麼沒人跟我商量保底發行《熱愛》的事情?”
“…伱會同意嗎?”
“人家要是開價20億,我乾嘛不同意?”
……
《熱愛》質量當然不錯,原著框架擺在這呢!
問題是青春+運動題材的東西,主演陣容除了白敬亭經過市場驗證,其他的都是第一次出現在沈旭東的電影裡,而且…整部電影除了一個女教練,完全找不到女性…
愛情線是沒有的!